黃一兵
2025年09月05日08:48 來源:學習時報222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以及招待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高度,深刻闡明這場正義之戰的歷史地位,深刻揭示這場戰爭捍衛人類和平事業的本質屬性,庄嚴宣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中國永遠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強調“以史為鑒、以和為貴,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撫今追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給予我們的力量和信心,能夠深切感受到這場偉大勝利為民族復興、人類和平發展事業帶來的恆久啟示和價值。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強調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這場偉大戰爭對於中華民族的深遠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大事件。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的近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無不以中國失敗而告終。而抗日戰爭則是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場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是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在民族矛盾日益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並堅持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實行了以弱勝強的戰爭指導策略﹔開辟和發展敵后戰場,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於全國抗戰的戰略格局﹔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打造了爭取抗戰最后勝利的戰略基地。斗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牢記歷史使命,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毛澤東提出要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提出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任務。為實現這一任務,中國共產黨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形成了成熟的領導核心和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建立了密切聯系群眾的黨的組織系統,發展了黨的優良作風,樹立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廣大共產黨員始終把號召、帶領和團結全國人民共同抗戰視為崇高使命,身體力行、身先士卒,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強有力地感染和激勵著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斗爭意志,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信賴和擁護。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特別是抗日戰爭的磨礪,中國共產黨鍛煉成長為政治上成熟、思想上統一、組織上團結、作風上端正的政黨,成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堅定領導者。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高揚抗戰精神的偉大勝利。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是鼓舞中國人民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中國人民在愛國主義感召下,同心協力、共同御敵,讓世界見証了蘊含在中國人民之中的磅礡力量。抗日戰爭不僅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精神和意志的較量。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生存還是毀滅,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得不回答的嚴峻問題。國難當頭,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緊緊團結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整個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被空前喚醒了。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在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民族精神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升華。全國各族各界人民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這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為主要特征的偉大民族精神,就是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形成和塑造的抗戰精神。抗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充分揭示了我們的民族性格、思想智慧和意志力量。它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融入了中國人民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推動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大團結大聯合的偉大勝利。大團結大聯合是統一戰線的永恆主題。“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正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首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此后,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了艱辛的努力,積極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推動下,國共兩黨實行了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和政治合作,使中華民族精神為之一振、抗戰氣勢大為改觀。為了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正確處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統一戰線策略和政策。歷史表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始終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始終把救亡圖存作為共同的奮斗目標,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共識,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了千千萬萬的民眾,組織起了浩浩蕩蕩的大軍,形成了陷敵人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從根本上保証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造就的大團結大聯合的偉力,一掃百年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屢戰屢敗的陰霾,激勵了全體中華兒女攜手找回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開辟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加快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步伐,指引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近代以來為民族復興而奮斗,首先就要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自覺地把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反對專制統治結合起來,把積極抗日與推進民主進步運動結合起來,把為中國人民謀民族解放與謀社會解放結合起來。抗日戰爭的實踐表明,在民族危亡的時刻,誰在斗爭中表現得最堅決、最徹底、最勇敢,誰就能夠贏得人心﹔誰能夠切實解決人民大眾在政治和經濟上的迫切需要,誰就能夠贏得人民的擁護﹔誰能夠正確地指明和代表中國的前途,誰就能夠成為未來的旗幟。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所以能夠在抗日戰爭中迅速地發展起來,就是由這個歷史邏輯決定的。政治力量的消長和人心的向背,直接影響了戰后中國的政治格局和歷史走向。抗日戰爭勝利后隻用了短短4年時間,中國共產黨便帶領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嶄新道路。在追求民族復興的征程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那個時候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大踏步追求民族復興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息過。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這場偉大戰爭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世界意義。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作為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國之一,中國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徹底粉碎法西斯稱霸全球的圖謀、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進而為推動戰后世界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率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揭露法西斯主義侵略本質、舉起反法西斯戰爭正義旗幟的國家。20世紀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國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場,將這些國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擴張的軌道。日本法西斯上台后,加速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各種准備,逐步形成了滅亡中國、征服亞洲、稱霸世界的狂妄構想。以九一八事變為標志,日本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不僅早於意大利法西斯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亞,早於德、意法西斯1936年干涉西班牙內戰,更早於德國法西斯1939年侵略波蘭。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率先發表宣言,鮮明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隨后,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10多個文件,徹底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和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嚴重危害,號召民眾起來抗日,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決反抗日本侵略、收復領土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在黨的號召和推動下,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爭開始蓬勃地發展起來,在白山黑水的極端困難環境中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斗爭,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以七七事變爆發為標志,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在世界東方首先開辟了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殲滅日軍150多萬人,佔日軍在二戰中傷亡總數的七成以上,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抵御日本侵略,中華民族付出了極其慘烈的代價。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人,按1937年的比價,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持久抗戰,極大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和戰略資源,加速了日本法西斯走向滅亡,從根本上決定了東方戰場戰局的走向。中國人民把中國戰場視為世界戰場的一部分,從世界戰場的角度出發來考慮中國戰場的行動,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反擊法西斯侵略勢力。毛澤東指出,“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企圖,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凝聚了反對法西斯侵略的全球正義力量。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博大的胸懷、寬廣的眼界觀察中國和世界,積極促進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引領了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正確前進方向。早在1935年,中國共產黨就在《八一宣言》中提出,聯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民眾作友軍,聯合一切同情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民族和國家。1938年,毛澤東系統提出了建立“中國的統一戰線,世界的統一戰線,日本人民的統一戰線”的思想,並在蘇德戰爭爆發后明確提出共產黨人“動員各國人民組織國際統一戰線,為著反對法西斯而斗爭”的世界性任務。正是在中國的積極倡導和不懈努力下,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這一戰線的建立,推動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軍隊和人民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從根本上改變了反法西斯與法西斯的力量對比,加快了戰爭勝利的進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推動了戰后國際秩序的重建。深刻汲取戰爭教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后,為了切實構建集體安全體系,建立新的國際組織被逐步提上議程。1943年10月,以中、美、英、蘇四國名義發表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強調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各國家主權平等為原則,“於最早可能實現的日期內成立一普遍國際組織之必要”。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蘇、中四大國舉行聯合國籌備會議,通過了建立聯合國的議案。1945年4月25日,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議,制定了《聯合國憲章》,進一步明確了聯合國的宗旨、原則、權利、義務和主要機構的職權。同年10月24日,聯合國宣布成立,中國正式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法上確認了中國的大國地位。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杰出貢獻給予的充分肯定,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和崇高的民族聲譽。在有中國參與的戰后重建中,國際社會逐步形成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思想內核,反映世界和平、民主、進步潮流的一系列國際關系理念與價值觀﹔通過兩場歷史性審判,以及戰勝國條約、戰敗國改造等一系列方式,形成懲罰戰敗國侵略罪行、剝奪其戰爭潛力和權力、從法律上制度上限制其政治與軍事野心的一整套戰后制度設計﹔通過《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對戰后領土歸屬問題作出公正安排。盡管上述不少內容在落實的過程中出現了種種新的挑戰,但是,聯合國成立80年來,始終承載著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與發展的殷切期望。即使到今天,它依然是最具普遍性、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促進了世界范圍內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民族解放運動的必然延續與擴大,既有反殖民侵略斗爭的歷史共性,又有反法西斯戰爭的本質屬性。九一八事變后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上半期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峰,尤其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沉重打擊了世界殖民體系,成為戰后世界范圍民族解放運動的先聲,也激發了亞非拉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實踐表明,戰后殖民主義國家想要繼續恢復和維護殖民統治已經行不通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紛紛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維持了數百年的殖民制度被消滅。這是世界范圍內天翻地覆的大變革。這一重大變革,徹底改變了數百年來世界上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剝削多數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不平等關系,形成了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有主權、發展權以及國際發言權的平等關系,第三世界作為一支重要的國際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這一進程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地圖。
共同銘記歷史啟示的偉大真理,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
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遭受列強的侵略、凌辱、掠奪達百年以上,但中國人民從中學到的不是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而是更加堅定了維護和平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給我們帶來的寶貴啟示,這就是:“正義的信念不可動搖,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
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對人類發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抉擇,我們更加應該銘記歷史啟示的偉大真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為鑒、以和為貴,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堅定正義的信念不可動搖,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正義、光明、進步必將戰勝邪惡、黑暗、反動。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讓世界正氣充盈、乾坤朗朗”。人類對正義的追求和堅守,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永恆動力。毛澤東指出:“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為改造事物開辟道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正義戰勝邪惡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失敗。這場正義之戰,不僅激發了中華兒女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激起了中國人民“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誓與侵略者戰斗到底的堅強意志,而且充分印証了“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這一顛扑不破的永恆真理。
公平正義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一個公正合理、平等有序的國際秩序來維護和實現。當前,個別國家以多邊之名行單邊之實,試圖以所謂“實力地位”推行霸權霸道霸凌,打著所謂“規則”旗號破壞國際秩序、制造對抗和分裂,嚴重背離國際公平正義要求。中國始終堅持正確義利觀,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始終強調解決國際上的事情應該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遵循,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等一系列重大倡議,以公平正義為理念積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有效破解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了中國方案,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與支持。事實証明,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我們堅信,世界各國人民都會選擇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隻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和秩序,才能牢牢佔據著國際道義的制高點,才能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人類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堅定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始終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星球,應當同舟共濟、和睦相處。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守護世界和平安寧,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深刻啟示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隻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隻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什麼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也歷來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沒有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和沖突,沒有侵佔過別國一寸土地,是唯一將和平發展寫入憲法和執政黨黨章、上升為國家意志的大國。新征程上,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都將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們堅信,隻有消除仇恨和戰爭,摒棄偏見和歧視,堅持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能走上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人間正道,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勇毅前行,才能共同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堅定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始終站在世界各國人民一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為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深刻啟示我們:和平與正義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這場偉大勝利的取得,離不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離不開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民的並肩戰斗。這是人民的勝利、團結的勝利、正義的勝利。
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創造了無數奇跡,抗擊外敵入侵,人民是奪取勝利最深厚的偉力﹔推動改革發展,人民是闖關奪隘最堅實的依靠﹔新征程上,繼續開創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人民依然是最堅實的基礎、最磅礡的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造福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現代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需要中國。我們堅信,一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中國,必將為全球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為國際合作注入更強動力,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增進各國人民共同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