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評論員哲思
2025年09月05日08:50 來源:學習時報222
鐵甲列陣,戰鷹呼嘯﹔老兵敬禮,萬眾肅立。9月3日的天安門廣場,在禮炮與軍樂的交織聲浪中,中國以一場庄嚴盛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當五星紅旗在朝陽下獵獵招展,當抗戰老兵顫顫巍巍地舉手敬禮,當新一代主戰裝備碾過青石板發出低沉轟鳴,世界不僅看見一個民族復興的挺拔身姿,更聽見一個古老文明對世界和平的鏗鏘宣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所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
和平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被鮮血反復描摹的底線。當鏡頭掃過觀禮台上多位百歲抗戰老兵,我們仿佛感受到了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1938年台兒庄的巷戰、1940年百團大戰的硝煙……14年浴血奮戰,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場,最早投入抗戰且持續時間最長,以傷亡3500多萬同胞的巨大民族犧牲,把侵略者牢牢釘死在東方主戰場,成為“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正因為曾被侵略的鐵蹄踏碎山河,我們深知“和平”二字的分量﹔正因為中華民族曾以血火抗爭,我們更為懂得和平的珍貴、更加堅定正確的方向。
從抗戰烽火中的“小米加步槍”,到如今受閱裝備全部國產現役﹔從“飛機不夠就飛兩遍”的創業維艱,到“20系列”戰機呼嘯長空、無人作戰方陣驚艷亮相,閱兵場丈量著中國從積貧積弱到自信自強的偉大跨越。這次閱兵,遴選抗戰時期典型功勛旗幟,由所在部隊官兵擎旗,寓意偉大抗戰精神的接續傳承﹔受閱方隊擎軍旗和武警部隊旗集中展示,我軍力量結構新布局首次集中出場,裝備方隊按照實戰化聯合編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第一次對外展示,是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特別安排維和部隊方隊,見証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多年的生動實踐……中國展示的並非攻城略地的長矛,而是守護和平的盾牌。唯有足夠強大,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唯有擁有止戰之力,方能真正守護和平。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招待會上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守護世界和平安寧,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和平不是一國的獨奏,而是全球的合唱。80年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人民攜手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80年后,冷戰思維、單邊制裁、歷史修正主義仍蠢蠢欲動。“我願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這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之后,新時代中國向世界貢獻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永遠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這力量,體現在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體現在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的承諾﹔體現在裁軍30萬,已簽署或加入包括《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武器貿易條約》在內的20多個多邊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條約等實際行動中。
九三閱兵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宣示。中華民族歷來崇尚“以和為貴”“協和萬邦”,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勝利日的意義,不在於展示肌肉,而在於提醒世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歷史的傷痕不應成為仇恨的種子,而應化作共同守護和平的契約。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從抗戰勝利到民族復興,從捍衛國家主權到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始終以行動証明:一個不斷發展的中國,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永遠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是中華民族的堅定宣示,這是負責任大國的時代擔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