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強
2025年09月05日08:52 來源:學習時報222
上海合作組織在成立宣言和組織憲章中開宗明義指出,要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近年來,在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沖突延宕、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之際,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以“上海精神”為引領,堅定奉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化資源優勢為共贏動能,以共商共建共享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共同繁榮畫卷,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確定性,為全球治理貢獻“上合方案”,愈發成為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中流砥柱。
世界經濟的“上合角色”
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合作組織始終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務實開展經濟合作,在世界經濟中擔當重要角色,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
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者。上海合作組織已經發展為由27個國家組成的大家庭,地域范圍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總面積佔亞歐大陸65%以上,人口總數近世界一半,經濟總量佔全球四分之一,能源資源豐富,市場規模龐大,是當今世界幅員最廣、人口最多、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合作組織。24年來,上海合作組織經濟合作機制不斷深化、基礎不斷夯實、領域不斷拓展,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之間穩步提升貿易和投資規模,擴大產能合作,優化經濟結構,推進高質量發展,煥發出強勁的增長動力,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為多重沖擊與風險交織下的世界經濟注入了確定性、穩定性。
全球南方合作的推動者。全球南方卓然壯大是最鮮明的時代特征,上海合作組織則正成為全球南方增強戰略自主、推進南南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台。作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集合體,上海合作組織不僅積極探索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程度、不同文化特征的國家間相互尊重、協同發展、互利共贏之路,促進大家庭在實現各自現代化的道路上攜手同行,更通過“上合組織+”等模式與更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話交流、創新合作、共享機遇,切實推動全球南方合作走深走實。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民調顯示,近七成受訪者認可該組織促進了本國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區域互聯互通的踐行者。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大多位於古絲綢之路沿線,處於歐亞大陸核心地帶,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戰略意義。上海合作組織率先啟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積極促進“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與成員國發展戰略對接,完善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完成一大批標志性、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力彌補了部分國家的對外貿易短板,破除了地區經濟一體化瓶頸,為亞歐大陸便利高效的經貿往來奠定了良好基礎。
互利共贏的“上合成就”
24年來,從貿易規模持續攀升到多領域合作深度突破,上合組織成員國循“上海精神”,借地緣之便,執互補之鑰,共商共建共享共贏開展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互聯互通立體成網。陸上,中歐班列截至2025年6月累計開行逾11萬列,2024年途經上合區域1.9萬列,同比增長10.7%﹔哈薩克斯坦—連雲港過境通道年貨運量已超1500萬噸,較開通初期增長3倍,中亞對華貨運時間減半。海上,中吉烏多式聯運貫通波斯灣—中國西部,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貨運量穩步上升。空中,成員國間直飛航線130余條,烏魯木齊、西安與中亞五國首都實現“天天班”。隨著互聯互通提速,成員國貿易步入“快車道”。2024年,中國與成員國貿易額達5124億美元,含觀察員及對話伙伴的總貿易額更高達8900億美元,佔我國外貿總額的14.4%,創歷史新高。
能源合作全鏈貫通。上合國家同時涵蓋能源生產、消費、過境大國,形成能源供給與需求的互補,覆蓋“勘探—開採—運輸—加工”全鏈條。在傳統的油氣領域,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的卡沙甘油田產能達到1800萬噸/年,中哈原油管道日輸200萬桶,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年輸氣量達380億立方米,未來將進一步增供至440億立方米。本屆峰會,中國提議成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平台,使上合組織能源合作逐漸壯大成為有明確框架、固定機制和政策引領的制度化合作。
綠色發展高質高效。上合組織順應全球綠色發展趨勢,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能源、基礎設施、農業等關鍵領域,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名片”。吉爾吉斯斯坦在中國幫助下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帶動當地農業水平穩步提升﹔烏茲別克斯坦1吉瓦的光伏項目、哈薩克斯坦札納塔斯100兆瓦風電項目等成為上合組織國家之間新能源合作的典范。此次天津峰會上,中國提出未來5年同上合組織其他國家一道實施新增“千萬千瓦光伏”和“千萬千瓦風電”項目,將進一步促進成員國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協同共進。
數字科技引領未來。上海合作組織以“數字絲綢之路”為紐帶,依托成員國數字市場潛力與互補優勢,2024年成員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超過3.2萬億美元。在埃及工業園,“北斗”定位系統與“一網一雲一平台”為企業提供優質數字服務﹔在哈薩克斯坦的魯班工坊,開設的數字技術人才培養課程覆蓋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諸多領域。在烏茲別克斯坦,中烏聯合實驗室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領域取得多項技術突破﹔中國參與投資建設中吉烏跨境光纜等項目,將區域網絡時延降低40%,為區域數字產業協同奠定基礎。上合組織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惠及當地民生,更有力推動了傳統領域實現新的發展。
為全球經貿秩序貢獻“上合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海合作組織必將展現更大作為、實現更大發展。未來,隨著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機制的完善,上合組織經濟金融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將不斷拓展,不僅能夠為成員國及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更將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正能量,為構建更加公正、平等、包容的全球經貿秩序貢獻“上合力量”,為全球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以“上合潛力”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上合組織在經濟發展方面潛力巨大,將愈發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第一,上合組織已覆蓋世界人口的近一半,各成員國能源資源豐富、市場規模龐大、內生動力強勁、互聯互通完善,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持續提升。同時,上合組織的大門持續敞開,其取得的合作與發展成就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第二,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間產業結構互補性強,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產業集群效應加速釋放,同時還有多項貿易、投資便利化協定正在推進,經貿合作將持續深化,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第三,蓬勃發展的新興領域將為上合組織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天津峰會上,中國提議成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三大合作中心,願同各方共同建設好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進一步釋放上合組織的經濟潛力。這些機制的建立,將促進成員國在能源轉型、綠色低碳、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合模式”為全球經濟金融合作提供新范式。當前,全球化遭遇逆流,許多經濟金融合作止步不前,而上合組織獨特的經濟金融合作模式,能夠為全球提供有效借鑒。一是“安全—人文—經濟”三大支柱良性互促的合作模式。成立24年以來,上合組織以地區安全為經濟合作保駕護航,以人文交流為經濟合作培育共識,成功構建起安全與人文驅動護航下的經濟合作生態。二是創新發展的金融合作范式。上合組織在金融合作領域形成了務實創新、平等互利的“上合模式”,突出體現在本幣結算和區域融資合作的有效推進,為全球金融體系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效實踐路徑。而各國在天津峰會上決定成立的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標志著上合組織金融合作進入深化階段,將為成員國乃至全球南方國家提供多元化金融選擇、穩健的抗風險能力,推動全球金融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平等、更具代表性的方向演進。
以“上合理念”為國際經濟秩序筑牢新基石。上合組織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集合體,自成立以來始終以“上海精神”為指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捍衛全球南方共同利益,已經為構建更加公平、開放、包容的國際經濟秩序提供了重要支撐。面對受到嚴峻挑戰的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治理體系,天津峰會專門發布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聲明》,彰顯了上合組織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態度和決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指引方向的“全球治理倡議”,並呼吁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展現“上合擔當”、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採取“上合行動”。未來,上合組織將聯合廣大全球南方國家,持續深化多邊合作機制,積極維護國際經貿秩序,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成為構建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關鍵力量和中流砥柱。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