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建设网络强国,必须选择最佳“路线图”,才能汇磅礴之力、收长远之功。尤其在四中全会按下法治中国“快进键”后,网络强国建设“方向角”调整至关重要,需要从号召力、执行力、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多个方面整体筹划,协同提升,才能又好、又稳、又快发展。
习总书记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网络治理观,以中国智慧、中国设计和中国自信的号召力,宣示中国主张,为中华民族崛起插上了网络的翅膀,为世界网络空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凝聚了民族复兴的执行力。将“依法治国”落实到“依法治网”,既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法治体系建设,也要积极推动国际社会网络新秩序构建,让中华民族复兴与国际社会发展互通互联。
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融合,就是要提升网络空间文化力。基于中华民族和平、和谐、包容的文化基因,利用网络空间“全球一网”的特质,用富含中华文明底蕴的网络文化温暖世界,形成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共同期盼。
网络空间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信息港”为范式的“网络新丝路”,就是提升网络空间蕴含的新质生产力。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和网络大国,中国将以网络经济驱动世界、互惠互利,成为世界网络空间和平发展的最大贡献者。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但也不能是大而不强的网络弱国。建设可对等制衡的网络国防力量,就是要成为维护世界网络空间和平发展的中流砥柱。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无论是APEC峰会“创新、互联、融合、繁荣”的主题,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都充满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的美好、包容和憧憬。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中国坚持开放的安全观和发展观,力求成为网络世界稳定之锚和繁荣之基,是体现网络社会“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最佳战略选择。
(作者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相关专题 |
· 聚焦中国网络空间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