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勾画了我国智库建设的发展蓝图。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和中央精神,聚焦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发展网络空间战略智库,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主动作为,是落实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必将对科学决策、开启民智、发掘人才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与智库天生“有缘”,其诞生就是源自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保罗?贝恩“希望研究一套军事命令与控制系统,确保关键信息和命令能在不同层级有效传播”的梦想。当前,网络空间已是创新发展最迅猛、思想交流最集中、传统决策最陌生的领域,作为人造的新兴战略空间,一方面汇聚着全球智力资源,成为任何智库建设离不开的新平台;另一方面自身发展也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智库,助力把握网络空间发展的大方向、建设的主导权、安全的主动权。我国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产业规模庞大、网络空间日趋成熟,虽然涌现了一批专业智库,但智库规模水平与我国网络强国战略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大力发展网络空间战略智库是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亮点和形势所需。
一、网络空间“未知大于已知”,建设网络空间战略智库是人类探索复杂性的共同命题
互联网诞生至今的近50年里,受“摩尔定律”支配的信息网络蓬勃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网络空间。虽然地球上近30%的人已是网民,但从历史长河看,网络空间走过的历程只能算是牙牙学语的“幼年期”,远没有进入成年期,更看不到衰退期。现在网络空间的发展是3年一小步,5年一大步,谁也无法预见数百年后的网络空间会是什么样子。上世纪60、70年代,学者们就曾“远眺”过如今的网络空间。在科学家冯?贝塔朗菲眼里,“人既是一种生物有机体,又创造、利用、控制着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并且也被这个世界所控制”,这个更高层次的世界是“人的符号宇宙”,而人是“两个世界的居民”;在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眼里,世界是个“地球村”,“一切人工制造物都可以被视作人的延伸”,“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阶段——技术模拟意识的阶段”,而“媒介是人的延伸”。进入21世纪,在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教授眼里,世界已是“网络星河”,人生活在“网络星河”之中,“你不在乎网络,网络会在乎你”,但“它将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在还很难预料”,“而人们最害怕的就是人类最古老的恐惧:对我们创造出来的科技怪物的恐惧”;在网络新科学代表人物巴拉巴西眼里,“整个20世纪的科学研究,大部分都是依照简化论进行的”,“大搞简化论的同时,我们一头撞在了复杂性这堵墙上”,“网络就是复杂性的结构”,而网络空间就好比“没有蜘蛛织网的网络”。这些认知,从不同视角展示了探索复杂性的魅力——我们好像看见了,但好像看得不是很清楚。
步入21世纪,战争与和平、控制与失控、信任与欺骗、繁荣与萧条等各种社会活动,在网络空间中逐步都有了新的折射之影;非线性的发展速度、全方位的渗透能力、全球化的融合效应,又不断催化网络空间新的形态,世界处于“一切都在‘网塑’之中”,全球化浪潮之下的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网络空间虽是人类的发明物,但它的进化却越来越像一个充满谜题的生态系统。可以说,网络空间是个复杂性的聚合体,“未知远大于已知”是其最突出的特征。而对于人类而言,所谓复杂性,就是在智力上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能力一次性认清其本质面目的事物。陆海空天是宇宙“天斧神工”运动形成的,网络空间是人类自己建造的,建造网络空间需要智慧,驾驭网络空间同样需要智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智力因素在网络空间的形成、发展、运用上具有空前的决定性作用。技术的创新是单纯的,但技术的应用从来都是复杂的。核冬天的出现警示人类,新技术既能作福也能作恶,一旦失控也会带来灭顶之灾。网络空间的复杂性,既是全球各国的共同命题,也是传统智库的共同弱项,挑战着全人类的智慧。研究这一课题,我们与世界强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建立网络空间战略智库,就是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需要出发,聚智破解网络空间的复杂性难题,把中国智慧融入全球网络构建、治理之中,合力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维护网络空间国家安全,力避网络空间战略风险。
二、网络空间“跨域催生创新”,建设网络空间战略智库是置身时代前沿、推动创新创业的必然选择
工业时代的专业化、精细化大分工,提高了行业、学科的高效、纵深发展能力,但也带来了新挑战。面对越来越细分的专业领域,科学决策的难度空前加大,二战后智库的群起发展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化分工和全球化竞争的必然产物。网络空间汇聚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软件型”、“数据型”文明成果,又操控着越来越多的“硬件型”文明成果,并架起了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交流的通道,打破了专业分工的边界和壁垒,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标志的跨域关联、跨域集成、跨域融智逐步成为一种战略能力。网络空间是信息时代最具活力的空间,创新创业是信息时代最为鲜明的特点,“互联网+”已成为创新的标签,混搭已成为创新的哲学,“跨域就是创新”、“跨域催生创新”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预见,跨域创新将是21世纪创新繁衍的价值洼地,研究跨域创新将是网络空间理论探索的发展主线。如果说专业化智库为专业创新应运而生,那么网络空间战略智库就是为跨域创新应运而生。网络空间是大国战略竞争的焦点,建设网络空间战略智库就是抢占大国智力博弈的制高点。任何一个传统行业、传统领域,没有拓展网络空间的意识,就有走向退化衰败的风险。
独立是智库的守身之道,创新是智库的生存之道;“让决策走在时间的前面”是智库的最高境界,研究跨域创新是网络空间智库建设“走在时间前面”的最优路径。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出台、网军的组建,背后多有智库的影子。2008年传统基金会的《为21世纪构建网络安全领导体制》,2009年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确保新总统任内网络空间安全》,兰德公司2009年的《网络威慑与网络战争》、《美国如何打赢网络战争》以及近期的《未来网络力量发展——从特种作战力量建设中汲取的教训》,都是生动的例证。兰德公司还开辟“网络空间战争”研究专栏,专门研究网络威慑、网络力量、网络战争等前沿问题,对推动美国成立网络空间司令部、加强网络战力量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建设网络空间战略智库时不我待,应以“跨域催生创新”为理念,把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完整的战略空间来看待,汇聚、开发、利用各个领域的专业智慧,综合研究网络空间技术、制度、产业、社会、安全等各个层面,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牢牢把握智力博弈的制高点。
三、网络空间“开放赢得主动”,建设网络空间战略智库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要求
开放平等是互联网的天生基因,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典型经验。如果说,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由外向内的“纳新”,那么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开放则应更加注重由内向外的“播新”。中国于世界的影响力也将从20世纪末的“中国制造”向21世纪的“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迈进。中国“走出去”,不仅需要建设“一路一带”从地理空间走出去,也需要在网络空间走出去;不仅需要中国商品走出去,也需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思想走出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预测中国未来发展时认为,“虽然中国只花了三十余年就从一个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化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但要成为新思想的全球生产中心,中国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想要靠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国家要靠开放才能取得发展。网络空间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空间,“开放式博弈是中国无法回避的选择”,“开放博弈方能网络强国”(安天实验室肖新光语);网络空间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公共平台,智力资源的市场在网络空间,智力比拼的擂台在网络空间,走出去的捷径也在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以互联为主线,从人联网、物联网向知联网、智联网加速渗入扩散的进程中,无论建设发展还是安全保障,都需要“到中流击水”,在开放中博弈合作,在开放中赢得主动。可以说,唯有开放才能前瞻,唯有开放才能发展,发展的主动权、安全的主动权都蕴于开放之中,开放之中的赢才是真功夫、硬道理。开放的中国土壤能够孕育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小米等世界一流的企业,也深藏着网络空间的中国智慧。强国须强网,强国必强智,建设网络空间的“中国思想工厂”是中国“走出去”的现实要求,应放眼深化改革开放大格局,坚持以信息产业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前沿,以战略人才为支撑,以产业政策、安全战略为重点,以体制外力量为支点,为建设网络强国出思想、出理论、出策略、出人才。
(作者系网络空间战略论坛特聘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