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亮
2025年04月16日08:46 来源:学习时报
2004年8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的文章。文章用地瓜作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浙江省在面临人多地少、资源和空间不足的发展局限时,如何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大的空间内配置资源的现象。文章写道:“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
所谓“地瓜经济”,简单来说,就是本土企业为了突破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限制,通过贸易、投资和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向外拓展,获取外部资源和发展空间,实现资源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外发展良好的企业,通过市场拓展、技术资金回流、资源要素汇聚等方式反哺本土产业。浙江一些企业突破各种限制和壁垒,积极“走出去”,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汲取营养,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正如地瓜通过藤蔓扩张汲取更多养分来滋养块茎,形成了内外互动的局面。
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地瓜经济”的具体呈现方式也因时而变。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资源匮乏。局限于内部资源与空间的发展路径,难以改变落后与发展迟缓的局面。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的老百姓就依靠商业文化传统优势和“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构筑了庞大的浙商网络。这不仅拓宽了浙江产品的市场渠道,而且汲取了浙江企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可以看作是“地瓜经济”的1.0版本。随着浙江“走出去”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本土产业基础的持续夯实,在外浙商通过资金回流、回乡办厂、扩大企业规模的方式反哺浙江产业,形成了“地瓜经济”的2.0版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一步全面融入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浙江的企业又审时度势,踏出国门,在全球进行生产布局,来获取各种高端的要素资源。同时通过扎根在浙江的总部,把要素、资源、技术汇聚到浙江,促进整个浙江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地瓜经济”的3.0版本。
“地瓜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产业协同、环境为先。
“地瓜经济”的成长过程,本质上是资源配置范围和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发展“地瓜经济”,首要的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对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的需求各不相同,完全依靠本地支撑并不符合市场效率原则,也不利于企业成长。因此,企业向外拓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市场机制的应有之义。企业的目的地选择是遵从其内在发展需求的最优化选择,而不是受制于非市场因素。面对企业“走出去”,地方政府是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顺应市场规律,为其创造便利条件,还是局限于地方短期利益,设置障碍阻止企业流动,成为“地瓜经济”能否发展的先决条件。
发展“地瓜经济”,主体是企业。一方面,企业的主体性体现在决策的自主性,不受外在因素尤其是地方政府干预。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其产业链节点和功能就如同地瓜的根茎和藤蔓,需要在最优的土壤和空间上生长和汲取养分。其产业链节点和功能空间布局的选择与调整,完全服务于企业自身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地瓜经济”发展的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是否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源汇集要“想企所想,为企所用”。离开企业成长,“地瓜经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发展“地瓜经济”,需要遵循产业协同,即企业在内外不同空间上的产业和功能布局,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资源对流、内外联动的产业协同体系。离开产业链这一纽带,“走出去”的企业即便发展得很好,也难以反哺本土产业。同样,本土产业发展也不能推动企业更好“走出去”,二者的相互促进格局就无法形成。特别是一些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组建合资公司等途径“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深耕海外市场,并将优质资源引回国内,成为“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有效路径。然而,如果企业通过“掐尖式”和纯资产型并购方式“走出去”,与企业并无产业链层面的合作关系,不仅难以对本地产业形成有效的提质增效作用,而且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地瓜经济”的落脚点是促成根茎的壮大,这就需要本地有丰沃的土壤,才能留住根茎,有效吸收藤蔓的养分。地方政府应当以一流的营商环境留住企业,特别是链主型企业。发展“地瓜经济”,是在区域发展空间和资源受限的背景下,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鼓励企业“走出去”并促成企业通过资金、技术、市场等形式反哺本土产业,是“地瓜经济”不可或缺的途径。地方政府只有通过持续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高效低成本的制度环境,才能吸引“走出去”的企业将总部功能和产业链核心留在当地,持续不断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