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杰
2025年04月17日08:41 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理论和观点,并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实践,赋予其新的理论内涵,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经济建设。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形式和内容发生深刻变化,需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和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提出:“在休戚与共的地球村,共享创新成果,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声和现实选择。各国应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为各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促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文章,对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中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凸显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着眼于解决全球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理念和主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等文章,彰显了倡导多边主义的立场。中国主张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通过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稳定。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机遇。通过加强产业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全球价值链的布局,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校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