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盛朝迅

2025年07月02日08:43    来源:学习时报222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多次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高端化是目标和方向,蕴含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服务化、精细化、集群化、国际化和结构优化等内在要求,智能化和绿色化是实现高端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加强政策协同,一体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物质技术支撑。

夯实产业根基、锻造高端链条,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高端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是指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使其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高端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产业升级,具体包括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端制造业是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和维护国家经济与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新时代以来,我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5G、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邮轮、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机器人、高铁等高端制造业快速崛起,涌现出一批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6.3%、34.6%,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6.9个和6.6个百分点。但也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建设不足、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制造领域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技术创新引领新领域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二是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的支持,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短板,支持首台首套首版次自主创新产品市场应用。三是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和市场渠道建设,支持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链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服务环节延伸,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增强引领全球商品、资本、信息流动的能力和参与全球经济、贸易规则制定的实力。

支持创新突破、推广数智赋能,驱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智能化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赛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制造业智能化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通过生产自动化、监控实时化、装备智能化等手段对生产制造全流程进行优化,实现智能控制和系统优化的过程。通过智能化发展,制造企业可以减少人力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有助于推动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开辟智能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也有助于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培育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生产函数。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组织运行模式的同时,对全球制造业比较优势和发展格局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世界各国都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美国出台《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加强智能制造发展的顶层设计。德国出台“工业4.0”战略,发展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英国发布《产业战略:建设适应未来的英国》白皮书,以“工业数字化”为核心,推动工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提出“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三大核心目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不仅关乎制造业质量和效率提高,也关乎未来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建成了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了众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大幅增长,但仍存在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困难较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一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创新。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快研发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提高智能制造自主可控能力。二是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产业创新往往是从中小微企业开始的,要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平台支撑、人才培训等政策手段,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大胆创新。三是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数据格式、接口规范和通信协议,促进智能制造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

强化产业协同、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全链条绿色化转型

绿色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制造业绿色化,就是在制造业生产全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与传统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不同,制造业绿色化要求从根本上摒弃传统工业化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和高碳排放的生产方式,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加快发展绿色制造,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工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展绿色制造既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新动能培育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我国已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加速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制造企业,倒逼钢铁、石化、水泥等产业加速向绿色生产转型,鼓励新兴制造业持续进行绿色化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不断增加,绿色供应链逐步完善,绿色产品持续涌现。截至2024年底,国家级绿色工厂已达6430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绿色动力船舶等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全球领先。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技术、装备、产业、体系协同发力,促进制造业全链条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推动制造业全谱系深度绿色转型。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用能、原料结构优化及流程再造,构建清洁高效低碳能源消费结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扩大数据中心绿电利用,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锻造绿色低碳产业长板优势,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加快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强共性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构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加大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工艺和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企业、园区、行业等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三是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健全绿色制造标准,完善绿色制造评价与认证机制,形成有利于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加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参与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降低企业低碳转型成本。

(作者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编:代晓灵、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