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创新讲述方式 展现真理力量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国际影响力(专题深思)

聂书江

2025年07月25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加强法治交流与合作更显迫切。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凝聚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为破解全球法治难题、推动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对“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不仅关乎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更是促进人类法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由于各国法治传统不同,法律制度、法律文化多样,加之个别国家秉持意识形态偏见,为人类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制造障碍。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既充满机遇,也面临着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必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以提升表达力为先导,把深邃抽象的法治理念转化为国际受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中国叙事,增强传播力。思想的传播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让表达形式更符合受众的认知方式、认知习惯,增强受众的体验感,更加易于理解,才能更好传递思想中蕴含的观念与主张。国际传播实践表明,人类思想史上那些能被不同国家的人们共同理解和铭记的思想,往往需要借助受众熟悉的日常故事、生活场景、文化意象进行传播。回望历史,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当时的翻译家曾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贴近中国人的生活经验、融入中国的文化语境,成功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理解并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要避免生硬直译。应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国际受众具体可感的场景化表达,使其基于自身的日常体验能懂得、理解进而认同。需要注意的是,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阐释其核心要义时必须保持叙事准确、有力。比如,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人民获得公平正义、实现安居乐业的鲜活案例,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更好展现中国的法治优势。

  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目标,激发跨文化情感共鸣,让思想传播“润物无声”,提高感染力。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理念,强调“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贯通、相契合。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公平正义观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也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是非观、义利观,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能够跨越语言、制度与文化差异,激发国际受众的价值共鸣、思想共鸣、情感共鸣。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要聚焦阐释公平、正义、自由等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讲好中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国际法治进步的故事,尤其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故事,讲好中国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法律制度的故事,讲好中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故事,更好感染国际受众,增进其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以优化传播策略为切口,形成分众化的传播方式,实现“一事一案”“一国一策”的精细传播,提升触达力。传播策略是国家战略传播体系的重要内容,意味着要尊重传播规律,恰当使用传播技巧,精心设计传播方案。要充分利用各种法治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事一案”的传播策略,让不同传播渠道同步放大传播声量、延伸触达半径,形成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官方民间相结合的立体传播矩阵,扩大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影响力。比如,以各类国际对话机制为舞台,通过主旨演讲、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系统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开展国际法治合作为支点,依托执法司法协助、法治人才培训等对话渠道,在联合办案、联合培训、联合研究中嵌入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案例,让国际受众在可感、可信、可复制的合作体验中深化理解、增进认识。针对具体国家的不同情况,构建“一国一策”的国际传播策略。锚定对象国法律与中国法律的“最大公约数”,以此为基础搭建法治对话平台。以跨境电商相关立法为例,各国法律制度虽然各异,但在维护交易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保障消费者权益上立场基本一致。根据对象国法治传统的不同、法律领域的不同,灵活调整传播策略,通过平等对话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真正走进对象国的决策层、学术界与大众视野。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09 版)

(责编:代晓灵、刘圆圆)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