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政策碎片化嚴重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老齡政策規范和調整的領域主要局限於老年人的供養、醫療保健、照料服務、精神文化生活、權益保障等有限的幾個方面,老齡政策似乎就是“老年人的政策”。設立相關政策的背景大多是處於形勢發展到迫不得已才匆忙出台一個政策應對,缺少前瞻性和全局觀,也缺少統籌意識和統籌制度性設計,使得老齡政策處於“救火隊”的狀態。黨的十八大報告已提出要“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老齡產業”,但目前還沒有獨立的老齡產業政策,與老齡產業相關的政策散落在與各種企業有關的政策文件中。像民辦養老機構的土地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水電費優惠政策等分別由國土局、稅務局和水電公司等執行,實際上有的部門執行,有的部門不執行,為此而扯皮的事情並不少見。
從2012年出台的涉老政策文件看,當前國家層面的老齡政策主要局限於部委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層面,上升到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層面的很少。目前上升到國家法律層級的隻有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絕大部分老齡政策在形式上以“通知”“意見”“決定”等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這些文件的效力較低,導致政策的貫徹實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報告認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在整個老齡政策體系中屬於最高層次,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國家其他領域的發展戰略一起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但現在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在物質、文化、制度特別是組織體系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准備仍很不充分,主要體現在老齡政策缺乏頂層設計,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這一規定應當體現在國家老齡法規政策的頂層設計上。
目前我國關於老年人的養老、醫療保障等政策碎片化嚴重,十多個部委都可以出台政策,同樣是城市老年人群,有退休和離休之分,在退休的人群中,由於退休前的職業、身份等不同,退休政策包括退休金差別很大。同樣是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由社會保障部門主管,“新農合”由衛生部門主管,由於醫療保險實行省級統籌,因此不同省的老人所能報銷的比例也不同。老齡政策中存在如此多的不公平和不均衡給老年人帶來諸多不便,也固化了城鄉二元結構。
另外,已經出台的老齡政策內容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目前雖然有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但是缺乏相應的實施細則,以及養老保險、老年醫療保健、老年福利等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規,使《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許多規定顯得過於原則化,隻能是宣示、倡導,不具有可操作性。
報告建議,老齡政策首先應該明確老齡服務所遵循的規范和標准,如老年人家庭服務的培訓要有什麼樣的內容,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才能上崗,如何防范風險,出現問題和糾紛如何解決等,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定才能夠保証服務者和服務對象雙方的合法權益,有些老齡基本政策和具體政策之間,以及老齡具體政策之間存在不一致的內容,也需要及時修改和完善。
(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王亦君 關爾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