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庭前會議應以效率定規則
溫建軍 趙玉平
2013年08月14日13:15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庭前會議應以效率定規則

一是盡可能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要積極建議審判機關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因為既然決定適用簡易程序,需要庭前會議解決的一些影響庭審的程序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二是對於不能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應該在案件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把一些影響庭審程序進行的問題予以解決。刑訴法第182條第2款規定庭前會議內容為回避、出庭証人名單、非法証據排除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案件的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大部分可以解決,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要積極聽取犯罪嫌疑人和辯護人的意見,並認真考慮,積極回應。

在庭前會議中,參與各方應當相互交流對案件的意見,充分考慮對方異議,檢查案件証據有無瑕疵,現有証據有無可補正之處。偵查機關不僅要搜集被告人有罪的証據,也要重視証明犯罪嫌疑人無罪的証據,從而使最影響庭審進行的“非法証據排除問題”提前解決。被告人和辯護人的意見,如果在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不考慮,到審判階段提出后,往往會給公訴人帶來更大的被動。如果在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能夠做到程序規范,那麼庭前會議可能要簡單得多。

三是應充分加強溝通、協調。庭前會議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把一些程序問題解決在庭審之前,以提高庭審效率。從現在的規定看,案件起訴到法院,檢察機關已經把全部案卷材料送達法院,法官閱卷后可以和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交換意見,當然包括庭審程序的意見。如果辯護方同公訴方的意見不一致,再通過庭前會議當面溝通。

六、庭前會議時間、地點的確定。庭前會議的召開應該盡量貼近開庭時間,以避免庭前會議形成的意見在開庭前發生變化,當然要留出幾天時間以便檢察機關對非法証據進行補正等。審判人員應該提前通知參加人員,以便參加者做好充分准備,形成比較成熟的意見,但時間間隔不宜過長。為便於訴訟參與人參加,如果被告人在押且必須參加,可以考慮在看守所召開;如果被告人未被羈押,則可在法院召開。

七、有多名被告人、辯護人的,應該同時參加。從一些基層院出台的庭前會議實施細則看,有的規定多名被告人要分別參加庭前會議,涉及多名被告人的案件往往要多次召開庭前會議,影響了訴訟效率。筆者認為,以效率為原則,同一案件的多名被告人可以同時參加庭前會議,需要分別征求意見、了解情況的,可以參照庭審中對被告人分別訊問的方式進行。

(作者單位:河北省曲周縣人民檢察院)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