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准確把握收受分包商賄賂案件的証據認定

李雪山 徐旭 沈義

2013年08月23日11:08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准確把握收受分包商賄賂案件的証據認定

根據兩高《意見》的規定和精神,在審查該類案件行為人主體資格過程中,必須對其任職流程相關証據予以高度重視。首先,必須關注任命主體的相關証據,主要包括省市主管機關、國有公司等機構關於該公司及其子分公司、分支機構領導人員任職的相關文件,黨政組織人事口工作人員關於任職流程的証言,具體每次任命文件的發文主體等等。由於對“二次委派”,主管機關一般不會參與任命,因此要注意其任命是否經過了上級或本級公司黨委或者黨政聯席會議通過。根據黨管干部的組織原則,國有公司設有黨委,黨委或者黨政聯席會議即是負有管理、監督國有資產職責的組織。其次,必須關注職務授權的具體過程,也即重點審查涉及職務任命的相關會議紀要等書証。兩高《意見》第6條第1款是對2003年《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委派”具體行為界定的再次重申,其規定的“提名、推薦、任命、批准”程序和第2款規定的“批准或者研究決定”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相反應當是兼容並包的關系。因此,隻要具體職務任命過程具備上述任一一種形式,即可認定其任職、授權過程適格。

准確把握“職務之便”,即權力來源

——客體方面的認識重點

國有大型公司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其管理的項目中,為承接工程的任何一方提供工程機會均應認定為利用職務之便。在該類項目中,作為發包方的國有公司和承包方不僅僅是平等的民事主體關系。作為國家工作人員,其經手的是國家資產,經辦的是國有項目,工作和項目服務對象是社會大眾,具有公益性。故其行為的方方面面都具備國有和公眾性質,而非單純的商業利益、個人利益。在涉及國有、公共性質的大型項目中,因為有國有資產的支持,資金較為充足、風險較小,同時,由於其公益性,對於工程建設質量的要求往往更高。故發包方對承包方的選擇面較大,對承包方的制約和決定權較多,既要服務也要監督管理。這也是國有大型項目的顯著特點及必須進行招投標方式的主要原因。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發包方能在檢驗驗收、款項劃撥等多個方面對承包人進行監督管理和制約。這些制約權、決定權都源於公權力,是項目公共、國有屬性的題中之義。在証據審查過程中,這種公權力可以通過証人証言以及發包合同中規定的發包方權力和承包方義務等條款清晰反映出來。行為人利用這種公權力對承包人的制約,要求承包人選擇自己推薦的分包商本身就是對其職務廉潔性的侵害,符合受賄罪的客體要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