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水軍”違法嗎?
專家觀點:對“網絡水軍”、網絡公關公司的非法經營行為應當定罪處罰。
新華網記者:受雇於推手或者公關公司的“網絡水軍”,以各種手法和名目在網上發帖轉帖,幫別人炒作,這違法嗎?
王志祥:按照兩高的司法解釋,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發布信息等服務,擾亂市場秩序,屬於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根據該規定,對當前比較突出的“網絡水軍”、網絡公關公司的非法經營行為應當予以定罪處罰。不過,對“情節嚴重”認定有“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或者“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兩個標准。
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國家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未取得許可或者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不得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由此可以看出,“網絡水軍”、網絡公關公司的行為可能對合法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造成危害。
如何理解網絡檢舉和網絡反腐?
專家觀點:司法解釋的出台其實保障了公民表達權和監督權。
新華網記者:有網友擔心,網絡檢舉中可能存在不能准確把握或者描述的內容。如何看待網絡檢舉中有可能出現的舉報失實?
王志祥:一定要明確一個觀點,即打擊網絡謠言並不是說網絡檢舉、網絡反腐就不允許進行了,司法解釋要打擊的是以網絡反腐之名,行網絡犯罪之實的行為。網絡反腐是重要的反腐途徑,廣大網民通過信息網絡檢舉、揭發他人違法違紀行為,或者新聞記者正常在網上進行輿論監督,這些行為屬於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和監督權。是公民行使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手段,司法解釋的出台對合法、正當的網絡舉報其實起到更加保障的作用。
在實際中,很多信息,尤其是舉報的腐敗信息,在有關部門公布調查結果前,公眾很難明確真實與否,舉報人可能也會存在把握不准的情況,這樣就導致揭發、檢舉的部分內容失實。但是,隻要不屬於故意捏造的信息,或者不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信息,就不以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
信息網絡上的“言論自由”也並非沒有邊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都不會允許有誹謗他人的“言論自由”。司法解釋厘清了在信息網絡上發表言論的法律邊界,公民可以依法充分行使憲法賦予的表達權和監督權。(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韓元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