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鄧小平的“中國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核心,經過撥亂反正,總結歷史經驗,實行改革開放,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的“中國夢”思想既貫穿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又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願景。如果說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最早提出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構想,那麼真正制定實現民族復興的科學發展戰略目標則是在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新時期。他的“中國夢”構想幾經調整變化,愈益符合實際。
(一)鄧小平提出的“中國式的現代化”和小康社會目標。
鄧小平對民族復興發展戰略的思考,最初承續毛澤東的戰略構想。他在1975年領導全面整頓時,曾強調要為實現四屆人大提出的上述“兩步走”設想而奮斗。到改革開放以后的1979年,他與時俱進,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對這個戰略步驟開始調整。他說:早先“我們開了個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后來改了個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准放低一點”。我們的四個現代化概念不是發達國家那樣的現代化概念,即到20世紀末“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最低目標”。
對於20世紀末的戰略目標,由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到隻達到第三世界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水平,這是一個大調整。它既考慮到國家基礎弱、底子薄的實際狀況,也進一步認識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這個調整是向實事求是目標的一次跨越。后來的歷史發展証明,這次調整是正確的。
(二)鄧小平“兩步走”的最初設想,是到21世紀中葉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黨的十二大前夕,鄧小平對未來中國的發展宏圖作了進一步思考。他說:在20世紀末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初步目標,是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第一步的任務,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再花30年到50年時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黨的十二大將這個思想寫進政治報告,就是20年翻兩番,即從1981年算起到20世紀末分兩步走,前10年打好基礎,后10年快速發展。
鄧小平解釋翻兩番說:“這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萬億美元。從總量說,就居於世界前列了。這一萬億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們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國力上,就是較強的國家。”他解釋第二步宏偉目標說:“我們奮斗了幾十年,就是為了消滅貧困。第一步,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時間,在經濟上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較富裕”。“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說是中變化。到下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這個思想,實際上是對毛澤東在上個世紀60年代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構想的具體化。
(三)鄧小平對21世紀中葉戰略目標由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調整為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形成正式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鄧小平說他是實事求是派,這也反映在他不斷調整未來中國的發展戰略上。從1987年3月開始,他降低了到21世紀中葉的戰略目標,指出:我們“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世紀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時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到本世紀末,盡管我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八百到一千美元不算多,但是年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一萬億美元。有了這個基礎,再爭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是有希望的”。“這就是我們的戰略目標,這就是我們的雄心壯志”。“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真正用事實理直氣壯地說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了”。
對未來的戰略目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與當時正在准備的黨的十三大報告有關。黨的十三大報告全篇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立論的根據。對國情的重新思考,對於我國未來的發展戰略目標不能不作調整。
此后,鄧小平對他的發展戰略作了一個歸納。他說:“我們原定的目標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為基數,當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隻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達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一千美元。實現這個目標意味著我們進入小康社會,把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到那時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雖然人均數很低,但是國家總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是他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隨后召開的黨的十三大,不僅明確概括了他的“三步走”發展戰略,而且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第三步目標稱之為“基本實現現代化”。
這裡講的具體數據,雖因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和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已經超過,但這個“三步走”發展戰略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明確了大致的時間表,從而成為鄧小平“中國夢”的路線圖。
![]() | ![]() |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