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頭條

吳澗生:TPP和“一帶一路”的比較與啟示【2】

2016年07月05日14:5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TPP和“一帶一路”的比較與啟示

TPP對“一帶一路”的影響

從目前各方面的分析研究來看,TPP生效后大面積減稅和實行原產地原則,短期內可能給中國帶來一定的貿易投資轉移,但這種影響相對有限、總體可控。至於TPP對“一帶一路”的影響,似應從一個較長時期來加以考察和分析。事實上,隨著TPP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將打破原有的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節奏,“一帶一路”在全球經濟治理中主動作為的空間也將受到明顯擠壓。一是TPP對“一帶一路”的競爭和干擾有所增加。由於TPP的“規則先行”,在“一帶一路”所涉多個領域規則形成一種捷足先登的效應。若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接受TPP規則理念,那麼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將會受到嚴重影響。二是隨著TPP貿易投資創造效應的不斷放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嵌入TPP區域供應鏈的意願可能會上升,並增加與TPP成員國的貿易和投資,這會給中國帶來更大的貿易投資轉移效應。三是隨著TPP規則體系覆蓋更多的國家,一些國家在與中國開展自貿區談判時可能會提高要價,對中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成潛在威脅。

當然,也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從一個較長時期看,TPP的新議題和高標准對中國形成了很強的倒逼和示范效應,這不僅有助於中國增強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對外開放的主動性和緊迫性,也有助於中國充分借鑒TPP相關議題和標准,逐步提升自身FTA和經貿投資合作水平,以更好地適應和參與塑造未來國際經貿新規則。

幾點啟示

一是,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有效應對TPP帶來的壓力和挑戰。針對TPP帶來的負面影響,既不能夸大和高估,也不能忽視和低估﹔既要看到其影響的有限性和可控性,也要看到其新規則、高標准超出了中國的發展階段及其內在規制需求﹔既要看到TPP的排他性,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擴容性。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第三大對外投資國,擁有13多億人口的龐大市場,TPP要取得最終成功,沒有中國的參與和支持是難以想象的。

二是,堅持相向而行,切實統籌“亞太路徑”和“東亞路徑”、TPP和“一帶一路”之間的關系。TPP作為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平台或“亞太路徑”,與中國支持和倡導的“10+1”“10+3”和“10+6”(RCEP)等多邊FTA戰略或“東亞路徑”之間是存在明顯競爭性的。從長遠看,這兩個路徑可以並行不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最終可能走向趨同和融合。對於中國來說,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要把握好加入TPP談判的可行性和有利時機,力爭將參與TPP談判作為推動整合亞太路徑和東亞路徑、打造亞太自貿區(FTAAP)、實現亞太夢想的重要契機。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動國內規則與國際高標准相銜接。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投資管理模式為基礎,積極與有關國家開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和自貿區談判,為適應和塑造未來全球經貿投資高標准和新規則做准備。一方面,進一步提升現有的FTA水平,建設好中國上海、福建、天津、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抓緊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逐步將試點范圍擴大到中西部地區。另一方面,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入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和區域金融開發合作,積極推動與有關重點國家及TPP成員國開展自貿區談判。

四是,加強機制功能建設,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加強法制和機制建設、提升規則構建功能的重要性將日趨凸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積極探索和創新長效合作機制放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位置,著力強化在相關議題提出、議程設定、規則制定等方面的主導性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制度供給水平。在機制建設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各國基本國情,充分借鑒國際慣例和法律規范,在利用好現有亞投行、絲路基金、雙邊產能合作基金等區域性金融合作機制的同時,逐步將各類雙多邊的談話、聲明、備忘錄、合作協議等上升到具有法律效力的層面,力爭將“一帶一路”打造成為一個既有全球影響力又符合國際規范的區域合作機制大平台,以更好發揮其在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系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上一頁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