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前线》编辑部
2013年02月18日14:39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民主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和坚定立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些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我们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为此,报告还提出了今后必须抓好的几个重要任务: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提出四个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报告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是我们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是立足新时期我国权力运行现状、从权力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作出的创新性探索,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能和优势,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党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民主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法律监督是一种专门性和程序性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四种监督,既目标一致又相对独立,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既相互制约又共同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彼此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严谨周密的监督网络体系,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发挥出监督的整体优势。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文化发展程度高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人参与文化建设,个个共享文化成果。当前,我国的文艺作品、网络文化等领域的文化创作生产,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与人民期待和社会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要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用人文的情怀关怀人、疏导人、引导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人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更好地用文化温润人们的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文化工作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用新的平台、新的载体、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文化产品、新的文化消费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