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对峙发生在农村
面对这些问题,父母们却更委屈:明明是为他们好,怎么全成了自己的不是?
“每天早上睡到10点多,起来连早饭也不吃,这对身体健康肯定有影响。而且时间长了,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对她以后的人生肯定不好。”李燕语的妈妈很是无奈,“这不叫吧,担心她身体受不了;叫吧,她也不起;叫多了,就吵起来了。”
妈妈还总想培养李燕语做家务,李燕语却不愿意洗衣服、做饭,这也成了一个矛盾点。“她以后总要成家立业,自己独立生活,基本的家务活总得会做吧。”妈妈不无担心地说,“每次吵完,其实自己心里也很难受,还得再去哄哄她。现在的孩子真的太不懂事了,不理解当妈的苦心。”
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看来,这些冲突一方面是“代沟”造成的,由于90后本身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虽然考进了大学,但心智却没有完全成熟,也缺少感恩心理,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围着他们转,他们却并不关注父母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更体现为一种“城乡冲突”,在大城市读书的子女,知识面、眼界都变宽了,回到县城、镇上或者农村的家中,就会感觉到反差,觉得环境老土、父母观念又旧,从而和父母发生很大的分歧。
“更多的对峙发生在农村。”杨雄观察到,在自己接触的大学生中,家里在中西部或者农村的学生,回家后面临的冲突会更为严重。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较快,熬夜、晚起、每天长期使用电脑也很正常,但农村的习惯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方式传统而封闭,父母也希望早生孩子、早抱孙子,所以还会发生“逼婚”现象。
“不能说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亲情,这种冲突是观念的冲突。”杨雄认为,“子女可能买了很多礼物孝敬父母,但又觉得父母很土,接受不了父母的思想,没法和父母沟通,嫌他们烦、啰嗦、对外面的世界什么都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