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赵昌文:国企改革几个理论问题辨析
赵昌文
2013年04月19日10:5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全面认识国有企业垄断问题

当前,国企改革与国际经济竞争格局均面临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和分析国企垄断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问题,应明晰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垄断行为”不同于“垄断地位”。对于“垄断地位”意义上的垄断的评价,则不适合简单地以好与坏来评论。换言之,不能说所有的“垄断地位”的形成都是坏的,尽管垄断地位可能导致诸多问题。某些性质的垄断,如自然垄断,本身便意味着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可能意味着经济福利的增加。此外,虽然“垄断地位”是第二类垄断行为的构成要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地位”必然引致“垄断行为”。基于此,对这种意义上的垄断的治理不太适用于反垄断法,应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诉诸于其他治理策略。

二是对国企垄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区分不同性质的国企。根据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属性、所处行业的重要性以及所处行业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将国有企业分为两大类别:商业性国企和兼有政策性功能的国企,其中,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包括部分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国企大体上属于兼有政策性功能的国企。其次,商业性或竞争性国企的垄断需要加强治理。特别是如果商业性或竞争性国企的垄断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行政垄断的结果,其垄断地位的维持更多地源于行政垄断的改革滞后,就更加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垄断,强化竞争,以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三,兼有政策性功能的国企的垄断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要不断地通过引入竞争或强化规制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博导)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