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19世纪末,西方各国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以来,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没有了无计划性。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制订了经济发展计划,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干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说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突破“姓资姓社”的传统划分与认识,逐步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伟大成就表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把二者结合起来,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企业管理文明成果。资本主义生产经历了简单协作生产、工场手工业生产和机器化大生产,它们采用企业组织形式作为生产载体。对于这种生产方式,主要把合理会计制度作为一切供应日常需要的大工业企业的标准,这是资本主义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可以说,整个资本主义是一部建立在资本核算基础上的经济理性主义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厂制和公司制的结合,现代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并迅速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代企业普遍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会计核算技术,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主体。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种模式严重损害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缺乏活力,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难以实现以工业化带动社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普遍陷入经营管理不善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企业管理先进经验和技术,对高度集中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社会管理文明成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进了城镇化建设,特别是进入到工业革命以后,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养活非农业人口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人口向城市集中,推进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分工的细化,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工作之间的依赖性,极大地降低了普通市民经济独立的自主性。工业革命所形成大规模生产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加剧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过去依靠济贫和住所方式提供资金小规模救济和帮助失业穷人,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失业的需要,迫切需要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改善和保障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19世纪中后期,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西方各国逐步建立了基于公平、正义和进步的社会管理制度,主要在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这在社会保障方面特别突出,19世纪末,德国建立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20世纪前期,以英国、美国、法国等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导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广泛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人民公社和国有企业管理采用行政命令和长官命令,全面对社会进行管理,民主集中制受到严重破坏。这实际上是一种封建专制的变体,其结果加深了人们之间斗争的仇恨,国家普遍陷入混乱的局面。改革开放后,我国重新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近百年来社会管理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有了长足进步。
(作者系云南省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