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仅靠舆论引导和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法律约束来保障
记者:怎样才能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呢?
王树华:形成节俭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权力,掌握着公共资源,其行为带动力大,破坏力也大。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牢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带头增强节俭意识,并把它体现在生活细节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体现在生活细节上,就要从小处入手,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对自己严格要求,杜绝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特别是在公务用车、公款接待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干部群众作出榜样。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就要从大处着眼,把节俭意识体现到对工作全局的把握上,尤其要体现到领导决策上。事实证明,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慎重决策。这就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不上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影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建设项目,使创造的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同时,各级干部还有责任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金碚: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支配公共财产的政府部门缺乏节俭的经济利益机制,所以,要使政府官员形成节俭意识,必须作出必要的制度安排。例如,实行批钱、管钱、花钱相分离和相制约的财政管理体制等等。
王树华:没错。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仅依靠舆论引导和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法律约束来保障。现实中一些严重的挥霍浪费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客观上纵容了这种行为。当前,应重点围绕规范行为、责任追究、监督制约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尤其要把责任追究制度作为重点,对盲目决策造成经济损失的,对随意挥霍、奢华无度的,要坚决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还应重视研究加强监督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监督,减少和杜绝铺张浪费问题的发生。
节俭是一种美德,可以聚集起巨大的社会能量。增强节俭意识,重要的是从我做起,形成风气和氛围
记者:关于铺张浪费,社会上存在种种托词:“为了办成事,就要舍得花钱”;“不是我不想节俭,而是社会风气如此”;等等。对此应该怎么看?
金碚: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对发展经济有利,公务活动浪费些、铺张些,无碍大局,甚至迷信“办大事就得花大钱”。其实,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借口。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即使办成了几件“浩大工程”,创造出一时的“辉煌业绩”,到头来资源耗尽、财力枯竭,老百姓也少有实惠,甚至会欠下环境债、民生债、民意债。应该认识到,节俭是一种美德,可以聚集起巨大的社会能量。一个人如果丧失节俭意识,放纵自我,沉迷于奢侈生活,就将失去社会的支持,遭到人们的唾弃。一个政府如果缺乏节俭意识,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而且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所以,增强节俭意识的深刻意义在于,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奠定重要的观念基础。
王树华:节俭是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化。如果把“节俭”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它仅仅是一种要求;如果使节俭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头脑里、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上,它就成为一种文化。大家都这样去做了,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氛围。重要的是从我做起。(附图片)
1、田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人口理论研究,在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家庭经济与生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
2、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经营报社社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区域经济,先后有15项科研成果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3、王树华: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研究生学历。1980年7月参加工作,曾在潍坊缝纫机厂、潍坊市轻工业局和经委、山东省经委、潍坊市委办公室和政研室工作。2005年12月至今,先后担任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职务。
(人民日报2007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