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精神病司法鉴定意见失真如何救济

杨宇潇 付强

2013年08月28日10:47   来源:检察日报

原标题:精神病司法鉴定意见失真如何救济

增加鉴定人出庭及其他方面的规定

出庭义务的履行缺乏强制力保障是鉴定人不出庭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2005年9月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30条规定:非法定事由拒绝出庭作证的,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给予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而,该条款对什么是法定事由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条款看上去是对鉴定人的出庭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对于异议的程度没有进行规定;其次,何为“认为有必要”的标准,也主要取决于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前文所言,精神疾病鉴定意见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但其作为证据却有很高的证明力。因此在有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案件中,对鉴定人的出庭应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当规定只要当事人要求,鉴定人必须出庭,否则其所作出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在鉴定人以小组的形式得出统一鉴定意见后,可以让其中一名鉴定人代表小组出庭接受质询,形成鉴定人轮流出庭的制度。这样既使鉴定意见能得到充分质证,又可以相对减轻鉴定人的负担。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