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是我国官员住房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社会改革的创新性突破,它拉开了中国干部住房改革的序幕,实行官邸制立刻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所谓官邸制,是指处于任期内国家官员的住房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探索实行官邸制”坚持了辩证借鉴的原则,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又要借鉴我国古代的传统做法。
国外实施官邸制的现状分析
国外许多国家实行官邸制,他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官邸所有权、实施目的及其功能基本相同,具体操作和实施又有所不同。
首先,当代西方国家实行的官邸制相同点表现为官邸所有权国有制度,也就是说许多国家的官邸和官宅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官邸和官宅内的设施和配置的一切费用由国家负担。官员只是在任职期间居住在官邸,退休和离职后不得居住在官邸,官邸的一切财产归国家所有。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节约国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其次,当代西方国家实施官宅制,实行灵活的住房补贴政策。许多实施官宅制的西方国家为在任期内国家的高级官员提供相应的住房补贴,这些一般为部级以上的高级官员,如同官邸制的住宅一样,随着官员的退休和离任,这些补贴也将一并取消。这种灵活的住房补贴政策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开支,提高财政利用率。再次,许多实施官邸制的国家实行公开和监督的政策。任期内,国家高级官员的住房和薪酬必须公开透明,并且要接受各种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等社会监督,实行反馈机制,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够有效防止国家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占住房权。最后,官邸制最显著的功能是可以抑制国有资产浪费、流失和预防国家官员的住房腐败。实现职位和住房相一致,实行一职一房,杜绝一职多房现象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国外官邸制的不同特色
西方实行官邸制的国家对政府官员住房补贴的要求和规定各不相同,各国的住房补贴范围、住房补贴对象、住房补贴标准和住房补贴灵活性都有所不同。他们并不一定要求政府官员入住官邸。下面以美、德、法、加的官邸制为例解析各国官邸制的不同特色。
美国:官邸法制化、租金象征性、居住必要性。美国官邸制的法制化表现为政府官员的官邸居住及官邸费用问题由法律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应提供官邸,任职期间可享用,任职期满则应搬出。从安全方面考虑,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必须居住官邸,但是市长有权选择是否居住官邸。美国官邸制由政府支付官邸的全部费用,政府官员只要象征性地交纳年租金1美元即可。对邦、州当选议员(含参众两院〕实施住房租赁津贴补贴制度,补贴的原则以“体面、舒适”为基准,具体数额由议会的金融委员会审定。
德国:居住规定灵活性、居住对象高层化、官邸费用政府化。德国官邸制规定德国总理必须居住官邸外,各部部长则可以居住官邸,也可以自有或租用住房,国家为官邸配备相应附属设备和承担相应的房租。德国实行官邸制的对象主要是在任的高级公务人员,包括总理和联邦政府各部部长。德国官邸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德国所有的联邦官邸费用全部由联邦政府出资,根据现有财力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家具、维护保养,并对维护保养做出严格规定。
![]() |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