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3月27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留住记忆是最好的家风

吉林的满族“说部”,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传承记忆的习惯。一个国家、民族和家庭的重要展现方式是国风、族风、民风,能留住记忆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

家风家教的学习和推广,应该重点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动性。我认为每个家庭应该把自己最生动的部分展示出来。总结家风和家教,其实就是在总结中华民族的精神能力和精神力量。

在传承家风家教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动性。不是把一般性的传统和家风展示出来,要挖掘其生动性,因为每种家风家教都有自己生动的内容和过程。

第二,要通过这样的研讨进一步建立家教和家风的文化学的体系。其实家风家教的讨论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我们过去报了很多文化遗产,但是恰恰就没有家风家教。家风家教首先就是一种文化遗产,我觉得应该建立家风家教文化遗产学科。

第三,在文化传承的主题下充分注重传统文化方式的传播。家教传承的方式方法非常丰富,每个家庭对后代进行教育都有不同的方式,这也是重要的遗产。家教要注重对“说”的文化遗产的挖掘,如何说话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遗产,要充分挖掘“说”的艺术、传承的艺术。在家风家教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文化传承的主题下充分注重传统文化方式的传播。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制度、政策来传承这个传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曹保明)

家风家教重在培育公民德性

家庭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方面更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家教对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

家风家教的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公民德性的培育上。爱国,实际上就是我们古代伦理所讲的“忠”。中国自古以来不仅有诗书传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传统,更有忠孝传家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传统美德。内诚于己,外信于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友善就是我们古代所讲的仁德,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这些都可以通过家风家教的传承培育我们最基本的人伦道德情感。

一个人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的影响,有了好品质,就具有了较高的文明素质,自然就会在社会生活中乐善合群,以自由、平等、公平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才会自觉遵守社会的法治和正义秩序。按儒家的孝道理论讲,在家能够孝亲悌长,在社会上好犯上作乱者必然鲜矣,这自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修德不仅能使人乐善合群,更能兴国,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在家孝亲,就能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博施济众,以天下为己任。家风家教确实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教的主体是家长,传承的规律是父传子继。家教不仅是以言教训,而且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先要率先垂范,增强德育的自觉性。要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国家教育、社会教育、单位教育的关系,从而以长效机制推动家风建设,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肖群忠)

让城市孕育好家风

家庭是城市的细胞,是传承城市社会风尚的基本载体。只有让一座城市的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的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让城市孕育好的家风,可从五方面着手。

第一,文化底蕴传承好家风。“崇文尚教、勤劳守信、温文友善”是苏州文化的核心,也是苏州传统家风的基本内容。积极利用文化底蕴是大力促进现代苏州良好家风形成的重要渠道。苏州连续举办了8届全民阅读节,每年开展100多项“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第二,家庭教育铸就好家风。苏州紧紧围绕夫妻、亲子、代际、邻里等关系开展好夫妻、孝儿女、好婆媳、好邻里、好母亲系列寻访活动,大力弘扬家庭美德。榜样的“典型效应”发展成为了“群体效应”“社会效应”,构筑了良好家风形成的社会基础。

第三,城乡文明塑造好家风。苏州多年来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在城区广泛开展“邻里守望”主题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六大行动,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文明素养,构筑了良好家风形成的环境基础。

第四,道德风尚引领好家风。2011年至今,“道德评谈”已经巡演了2500多场,建立1000多个“道德讲堂”,构筑了良好家风形成的思想基础。

第五,“苏州精神”弘扬好家风。2012年推出“家在苏州”品牌活动,通过“家”这个核心,凝聚全体苏州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与责任感。(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蔡丽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