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基于国家网络媒体的对抗格局,猜想我国网络舆论安全可能会面临的三种攻击样式
二战后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创制了一个名词叫和平演变,以自由为名长期推行思想蚕食、意识渗透、文化进攻的超遏制战略。随着前苏联解体,中国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如今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为基于自由共享理念的黑客攻击文化和舆情对抗样式提供了最大的作用空间。抛开域名劫持、病毒攻击、信息欺骗等具体的技术手段,结合近年来的国际热点事件,我们可以从科学猜想的角度来研判我国可能面临的信息攻击样式。
一是利用网络媒体推动基于民族分歧的自治公投。经过长期的网络媒体酝酿与引导,一个看似偶发的事件会引发全民性的行动。2014 年3 月16 日,隶属乌克兰的克罗米亚举行全民公投,以96.7% 的压倒性票数支持该地区加入俄罗斯。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讲,不同的文化基因导致民族分歧是长期存在的,这种使用网络诱导民族分裂的危险也不可消除。我国有56 个民族,海外台湾、内陆新疆,都值得我们去警惕,更要防止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媒体推动“自治公投”的宣传、炒作与诱导。对于这种利用网络全民参与性而形成看似“人民选择”的攻击样式,我们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网络媒体上主导形成与国家统一相适应的“台湾公投”舆情,并不断放大和利用之,像俄罗斯为了帝国雄起把握住克罗米亚这个战略性的黑海出海口一样,首先在网络上突破强敌对我的岛链封锁。
二是利用网络媒体挑起基于宗教冲突的信徒圣战。国内著名学者辛旗在著作《诸神的争吵——国际冲突中的宗教根源》中提到,人类过去的诸多战争是以神的名义来引导的,在科技发达的未来社会不同的宗教信仰同样也是冲突对抗的根源。网络时代,宗教的传播更加广泛和难以控制,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宗教极端思想挑起战争冲突的危险一直存在。当前,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快速壮大并横行无忌,给阿拉伯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与其在网络上长期进行宗教思想宣传造成巨大影响密切相关。我国是个多宗教信仰国家,必须要警惕敌对势力在网络媒体上大肆宣传反动言论,挑起诸如西藏喇嘛圣战、内蒙古出境护教等各种信徒参战。
三是利用网络媒体推动源于贫富差距的星火燎原。2010 年12 月17 日,突尼斯南部地区一名街头售卖水果的青年因抗议执法人员粗暴对待自焚身亡,事情在网络快速传播,全国相继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引发流血冲突。此后,很多中东和北非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荡、政府倒闭,这就是被广泛引例的“推特革命”。从网络媒体信息管控来看,实质上是一个小贩的个人遭遇感染了一批社会群体的命运联想,遍布各地的星星之火达成燎原后果。信息社会虽然是虚实相济的,但经济基础仍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运行的重要前提,是国际、国家甚至家庭的安全稳定因素。和传统社会一样,战争焦点始终是富人和穷人、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和权力控制。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潜在对手在网络媒体上进行长期经略,伺机利用极少数的官员腐败和土豪暴力等小概率事件,放大和辐射社会问题造成国家解体。
四、 立足网络媒体的长远发展,形成全球常态博弈下应对网络舆情威胁的四个策略思考
在网络高度通联的信息社会,舆情威胁是常态存在的,但能否产生破坏作用关键在于网络媒体的作用怎么发挥,国家是否建设强大可控的网络媒体,并促使其走上健康长远的发展道路。这离不开国家宏观格局建设、政府执政能力、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一是依托网络媒体建立预警体系。传统舆情存在于街头巷尾,难以捕捉,而基于意愿表达特性的网络舆情必须在各种网络媒体上公开透明的展示出来,从而造成广泛影响。国家网络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网络媒体的分布情况和影响范围,在全球氛围内部署探针,自动抓取网络媒体上的信息样本,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进行威胁告知。在理想化网络舆情模型中,完善的预警体系能够在舆情的社会意见积累期,为舆情应对赢得最大的反应时间,降低舆情洪流风险。
二是建强网络媒体打牢网络文化根基。归纳古往今来的舆情事件主题,始终围绕着未满足的社会公平和被限制的表达自由,体现了文化是最终竞争力,即能够引起舆论共鸣的一定是被群众认可的先进文化和正确认识。在网络空间,越是健康和谐的网络媒体环境,越是能够更多地容纳意见分歧和管理错误,形成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氛围。对主权国家来讲,首先要通过建设强大的网络媒体,以产生先进的网络文化,否则当外来文化高于本土文化被认同甚至追随时,文化根基的松垮将直接导致国家基础的坍塌,那么网络媒体的舆情洪流就会成为改朝换代的形式和工具。
三是构筑网络媒体集团整体应对。网络空间具有典型的攻防不对称性,舆情管控也是如此,不断发展的庞大社会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意见分歧和矛盾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疲于应付的最后结果是难以应付。所以,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网络媒体集团,不仅可以在舆论洪流初起时覆灭信息源头、阻断连锁链条,甚至可以在常态博弈中以攻对攻、积极布局,引导大势发展,从而把握网络舆情态势的主导权。
四是强化网络媒体管控打造信息关防。无网而不在的客观世界,涌动着被制造事实、被代表民意的忽而聚来、倏然涌去的信息流,如引发社会情绪聚合则成为网络舆情,如不能完成聚合效应则作为信息泡沫散掉。应对这种动态快变的网络舆情,预案化处置能力非常有限,必须全面建设相当于舆论洪流“水闸”的网络媒体管控体系,实时监控变化,及时应对威胁,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封堵和引流,夯实加强信息安全管控的基础工程。
(作者系网络空间战略论坛特约评论员 )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 |
相关专题 |
· 聚焦中国网络空间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