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偉(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問:文化與科技融合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答:我認為最大的障礙是人才。文化與科技融合需要一大批既懂文化藝術創作,又懂科學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文化創意人才如果對於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更好地把握創意實現的可能性,更有利於創意的產品化,提高創意的轉化效率。搞技術研發的人,如果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就能更好地理解創意,甚至從技術視角來完善創意,在接到創意部門提出的研發需求時,就能更快地進入角色,更准確地把創意用技術手段表現出來。從我們的實踐來說,就是在企業內既設置了文化創意中心,又設置了負責技術研發的研究院,組成“矩陣式”的管理架構,讓科技研發團隊與文化創意團隊在工作中交叉重疊,共同完成一項任務。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我們逐漸打造了一支創新能力很強的文化科技型人才隊伍。但是總體來說,現在復合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還無法滿足文化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單靠企業自身來解決人才問題還有很大難度,還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加快文化科技產業人力資本的形成。
康偉(北京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問:中國演出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國家也提出要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如何看待演出市場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演藝產業是中國文化產業的核心層產業,是歷史最悠久、最傳統的產業,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和廣闊市場前景。2012年,以北京文化市場為例,全年演出場次達21716場,票房收入達15.27億元,同比增長近10%﹔其中,僅北京演藝集團全年演出市場營業收入就超過1.64億元。除直接經濟效益外,演出產業還具有創意集約、人才集約的突出特點,是一個經濟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可持續發展性強的綠色產業,對改善地方經濟結構、轉換經濟發展方式、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具有特殊作用。
演出市場對其他經濟產業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當前演出市場所帶動的產業鏈條正迅速延伸,遠遠超出文藝演出和劇院經營等傳統環節,並迅速拓展到演藝經紀、票務代理、舞美設備、文化金融等相關產業領域。
北京市積極鼓勵演藝市場發展,率先提出“文化與科技”雙輪驅動的全新城市發展戰略。演藝市場的繁榮興盛已成為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經濟創新活力的重要標志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文字整理:張玉玲、楊君)
(人物名單以姓氏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