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
說到這裡,有人自然會問,怎麼覺得你講的是西方政黨?沒錯,我講的就是西方政黨,因為現代意義的政黨是西方的產物,對中國人來說政黨是舶來品。但是,隻有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才能看清我們的特殊性質所在,一般性都沒搞清楚,何來對特殊性的認識?
正如上文所說,政黨產生於間接選舉的民主政治,但中國共產黨不是,其產生的環境是封建專制制度。
馬克思主義者有創造性,他們看到政黨這樣一種組織,就產生了聯想:政黨可以用來組織民眾,那為何不先建立政黨,把民眾組織起來,推翻專制制度,回過頭再建設民主政治?經過在實踐中檢驗,蘇聯成功了,我們也成功了。
但是,邏輯顛倒了,不是先有民主政治而后有政黨,而是先有政黨。政黨也不是把民眾連接到公共權力,而是要和當時的所謂公共權力也就是統治階級進行斗爭,要推翻它。因此,這種政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政黨,而是領導人民暴力奪取政權的革命黨。但是,一旦取得政權,權力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成為政權的主人,政黨就又要回到怎麼讓人民當家做主的位置上。
因此,中國共產黨的特點就在於它有一個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所有的優點和缺陷都由此而產生。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了中國共產黨的特殊性之所在。
革命自有一套理念,還由此建立一套機制,存在特殊的運作方法。1949年執政后不僅不可能將一整套搞革命的東西扔掉重新來,而且往往產生一種慣性。我們直到2002年才對這一問題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講到,黨的歷史定位發生深刻變化。概括起來有兩大轉變: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與此相應,從領導計劃經濟的黨向領導市場經濟的黨轉變。這兩個轉變是把握中國共產黨基本特點的“鑰匙”。
雖說黨的十六大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但要實現從理念到理論、從體制到方法的全方位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毫不夸張地說,我們現在正處於轉變過程中,所有主要問題都是轉型帶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