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謹防刑事財產刑執行“打白條”
葛東升 高鍵
2013年08月16日12:46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謹防刑事財產刑執行“打白條”

2.構建信息平台,強化全程監督。一要上提平台建設規格。呼吁政法委進一步發揮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指導和對政法機關的督導協調作用,加速“大政法信息平台”建設,通過分類採集、分層掌握、分級授權等措施,在確保保密的前提下,實現政法機關間有關信息的互通與合理查詢,進一步將執行情況等敏感信息納入平台管理,以便檢察機關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二要實施文書移交備案。文書備案審查是實施監督的有效方式,但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一般接觸不到有關財產刑執行情況的相關法律文書,為此有必要建立執行文書的移交備案審查制度,為有的放矢進行監督提供依據。對超過執行時限和發現的問題,應發出書面通知予以糾正。三要開展減免繳納全程監督。刑法對因遭遇不能抗拒的因素導致繳納罰金確有困難的被執行人給出了可以減免繳納的變更執行規定,為增強此項操作的公開性、公正性和公信度,檢察機關有必要主動介入減免繳納財產刑的調查,對是否符合減免條件、減免金額、減免方式實行同步監督,盡可能減少可能存在的減免不當等執行不公因素。

3.突出導向指引,敦促自覺執行。一方面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對被科處財產刑的服刑人員的政策教育和法治宣傳,增強其自覺履行法律義務和真誠改造意識。另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履行財產刑與減刑、假釋等對接機制。把被科處財產刑的服刑人員履行財產刑的積極程度和現實狀況作為其改造表現列入考核獎勵中,並在減刑、假釋時作為重要條件予以考慮。

4.完善監督手段,確保監督剛性。建議制定財產刑執行監督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發送檢察建議、書面或口頭糾正違法、建議更換承辦人及司法人員職務犯罪線索內部移送等監督手段,規范適用條件。對違法情節較輕的,檢察機關可以提出口頭或書面糾正違法通知,法院應在規定期限內將採納情況函告檢察院;對已經進入執行程序,但因服刑人員申訴,認為經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可能改判的,或執行可能誘發重大社會風險的,可以向法院發出暫緩執行的檢察建議;發現執行人員怠於執行有權建議更換承辦人;對財產刑執行監督中發現司法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的,監所檢察部門應及時調查處理,必要時商請或移送偵查部門處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人民檢察院)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