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有“保”難“報” 2億流動人口醫保跨省卡在哪?
2013年08月21日08: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有“保”難“報” 2億流動人口醫保跨省卡在哪?

聯網困:難在技術還是“卡”在利益

跨省就醫直報“卡”在哪裡?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新農合角度來說,信息化建設滯后、省級結算中心沒有建立,這是推進跨省報銷的主要難度。

“目前地方探索都只是區域間的合作,而且是逐個醫院與逐個統籌地區‘多對多’地簽訂協議,推進速度快不起來。”安徽省衛生廳工作人員說。

各省之間醫院收費水平不一、診療項目不一、報銷藥品目錄不一,導致核查、控費難,這也是跨省報銷難的原因。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農合辦王青偉說,一個剖腹產手術外地費用要比本地高出五六千元。“錢怎麼花掉的,我們根本搞不清楚,北京上海的大醫院根本不理我們這個小小的縣農合辦。”正是因為信息溝通不暢,導致跨省騙保的不少,這讓醫保部門對跨省報銷“敬而遠之”。

“跨省報銷難在聯網,但並不難在聯網技術,而是難在政策和決心,最關鍵的是政府如何解決其中的利益沖突問題。”有關專家直言,實行異地就醫直報,從政府角度來說,有點“花錢買虧”,不僅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投入不小的財力,而且還會導致醫療資金外流,這使得很多地方都沒有動力去推進這一政策。

為便於農民工就醫報銷,安徽省一些縣與長三角地區一些城市的醫院合作開展了新農合“即時結報”。省衛生廳工作人員說,一條“兩點單線”的網絡系統建設成本和每年的維護費用都在10萬元左右。近兩年新農合異地報銷的費用佔支出總額的近30%。

湖北省醫保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各地醫保基金都是獨立運行,根據當地醫療水平籌資,所以各地基金的差距很大。而且人口流動趨勢基本是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遷移,實行異地就醫直報將對后者醫保基金形成沖擊。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韓克慶認為,參保居民在本地看病,錢是從左兜到右兜,而跨省就醫則是“把錢放別人兜裡”。我國醫保制度的屬地化管理,很容易形成地方利益保護。

百姓問:何時自己才能享受跨省直報?

“醫保跨省,我盼了好幾年了,切盼早日兌現”﹔“和老人一起生活,才能多一層幸福,真切盼望政策落地”﹔“早就應該實行了,這樣才能使農民工有病就治,才可以在每個城市安心工作多做貢獻”……

國家“試點跨省就醫直報”的消息一出,引起網友廣泛關注。他們的留言中流露出既喜又憂的糾結:何時自己才能享受跨省直報?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隨著人口流動加劇,跨省就醫量也越來越大,這成為一個難以忽略的民生需求。而實現異地就醫直報的前提是提高醫保統籌層次。同時要建立全國聯網的醫療信息平台,讓醫保部門能夠跨省調閱診療信息。

“醫保統籌層次過低,導致醫保支付者過多。”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指出,如提高到省級統籌,北京協和醫院和30多個省級醫保機構簽約是可行的,和成百上千的縣市級醫保機構簽約將崩潰。

衛生計生委2011年已開始探索建設國家新農合信息平台,目前已經實現與北京、內蒙古等9個省級平台以及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等部分大型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代濤說,這一平台已初步實現費用核查功能,為跨省報銷奠定基礎。

同時,受訪專家還提醒,推進異地就醫直報,還要防止大量患者流向大城市大醫院,這不僅會加劇看病難,而且可能引發基層醫保基金風險。

“既要抑制患者無序流向大醫院,又要保障真正需要到大醫院的大病、疑難病患者的就醫權益,推進異地報銷還需配套建立分級轉診制度。”代濤指出,當前為引導患者在基層就醫,醫保報銷政策“一刀切”,大醫院報銷少,基層報銷多,這對大病患者不公平。報銷比例應該與轉診結合起來,遵循分級轉診的患者報銷比例高,直接去大醫院就醫的患者報銷比例應降低。

此外,一些基層醫保部門還建議,當地醫保水平僅能滿足本地醫療條件的診療,外出務工人員到大城市看病比較貴,其間的差價,大城市應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他們畢竟是為了大城市的建設發展流血流汗,也應該享受到一定的服務。”(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周婷玉、廖君、鮑曉菁)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