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之二:賦予消協公益訴訟訴權
現行消法沒有賦予消協組織公益訴訟的職能和權利,草案則明確了消協擔當消費類公益訴訟起訴者的主角定位,進一步充實了消協的維權職責,有望實現與民事訴訟法有關公益訴訟制度的無縫連接,細化了《民事訴訟法》第55條在消費者保護領域的實施內容。
草案規定,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就意味著,消費者遇到類似“三鹿奶粉”、“蘇丹紅”之類重大群體性消費侵權事件,不用自己出面打官司,而是可以委托消協替自己打官司,免去消費者自己維權的奔波之苦,解決消費者維權成本過高的問題。
草案二審稿還明確:消費者協會履行的是“公益性職能”,各級政府對消協履職應當予以必要的經費等支持。
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了公益訴訟制度,但並沒有具體規定消費類公益訴訟的主體是消協,也沒有具體規定由什麼法律明確消費類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這就有必要通過修改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一步明確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消費者協會等組織有權提起公益訴訟。消費者協會顯然是屬於“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中的“組織”范疇,並且是最合適的消費類公益訴訟主體。
消費者協會是專門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民間社團組織,是廣大消費者的“娘家人”。消協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咨詢、調解、協商等。不過,提起公益訴訟更是消協維權的“殺手锏”,尤其是針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惡劣行為,消協有權利更有責任提起公益訴訟,為廣大消費者討回公道。賦予消協公益訴訟訴權,可以更好地激活消協的維權活力和挖掘維權的潛力。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消協而言,公益訴訟訴權既是權利更是職責,消協要積極作為,積極行使公益訴權,而不能消極不作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