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於經濟責任問責情形
《辦法》第二章第六條至第十二條規定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問責的七種情形,涵蓋了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主要方面,是《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規定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也是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必須遵守的主要要求,對領導干部所在地區、本部門(系統)、本單位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為此,《辦法》對每種情形的具體內容作了規定。同時,《辦法》第十三條兜底規定:“領導干部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經濟責任的其他情形的,也應當實行問責”。(一)被審計領導干部重大經濟事項決策不當應當予以問責的情形
這裡所稱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在履行經濟責任過程中,為了有效管理重大經濟事項,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履行一定程序,根據客觀情況和條件,經過分析、比較、選擇,在若干方案中確定最優方案的過程,是領導干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礎。為深入推進依法、民主、科學決策,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嚴格對領導干部不依法決策或者決策不當、決策失誤實行問責,對於約束和規范領導干部的決策行為,增強決策責任意識,實現決策權力和決策責任相統一,提高領導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具有積極的作用。(二)被審計領導干部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不當應當予以問責的情形
按《辦法》第七條規定,為執行好有關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被審計領導干部應當重點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出讓土地所有權必須履行法定程序。工業、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以招標、拍賣或者挂牌方式出讓。第二,不得違規調整容積率。土地使用權一經出讓,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擅自更改容積率。確需變更的,應依法進行,不得以政府會議紀要等形式代替規定程序調整。第三,不得違規對規劃或者建設項目進行環境評價、審批,不得違規新建“兩高”項目。必須嚴格淘汰落后產能。對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必須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除依法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還應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第四,社會保障、扶貧開發、安置補償、民政救濟、搶險救災、教育衛生等資金或者物資應當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截留、挪用。(三)被審計領導干部管理基本建設項目不當應當予以問責的情形
按《辦法》第八條規定,為管理好基本建設項目,被審計領導干部應當重點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立項、可研、征地、環評、初步設計等基本建設程序,不得以化整為零、提供虛假資料等不正當手段取得項目審批等文件,不得違反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相關規定。第二,項目建設必須按批准的標准和規模進行,嚴重超概算的必須報批。項目建設必須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嚴禁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第三,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招標,不得以任何方式規避招標。第四,招標人和中標人應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不得再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其他協議。第五,設計變更應當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協商,經確認后由設計單位發出相應的圖紙及說明,並辦理簽發手續,不得擅自變更。第六,建設項目造價文件的編制應當嚴格執行國家和我省發布的計價規則和標准,竣工結算審查應當以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為依據,禁止一切在簽訂合同或者計價方面弄虛作假的行為。對於擅自通過設計變更、子項目調整、建設標准調整等行為抬高建設項目造價的,結算時不予認可。第七,必須嚴格履行項目管理職責,杜絕施工單位轉包或者違法分包工程、不按照設計施工,導致工程存在質量隱患、發生安全事故或者國家建設資金嚴重流失的情形。
(四)被審計領導干部管理監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不當應當予以問責的情形
按《辦法》第九條規定,為管理監督好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被審計領導干部應當重點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在財政收入執收方面,不得違規應征未征財政收入,不得違規先征后返財政收入。已經征收的財政收入不得隱瞞、截留、挪用、坐支、轉移,必須依法及時上繳。第二,在財政支出方面,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加強對預算支出的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和財政制度,不得擅自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不得滯留、截留、擠佔、挪用相關專項財政資金。第三,在政府採購方面,嚴禁各類違規採購行為。第四,在財政資金存放方面,不得不經批准設立銀行賬戶,不得私存私放財政資金和其他公款。這裡所稱“私存私放財政資金或者其他公款”,有的政策性文件中也稱之為“私設小金庫”等,是指單位違反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應列入而未列入單位法定賬簿的各項資金(含有價証券)及其形成的資產的行為。第五,在國有資產處置方面,不得違規處置國有資產,不得截留、挪用國有資產收益。第六,在會計責任方面,《會計法》、《審計法》明確確立了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應當依法對本單位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五)被審計領導干部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管理運用和從事其他經濟活動等方面履行經濟責任不當應當予以問責的情形
按《辦法》第十條規定,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應當切實履行好相關經濟責任,充分發揮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帶動作用。
(六)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方面失職、瀆職應當予以問責的情形
按《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被審計領導干部在重大經濟事項決策與執行、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徇私舞弊,或者在環境保護、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補償等工作中發生嚴重失誤,引發群體性事件,給國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嚴重損失的,對其實行問責。
(七)被審計領導干部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應當予以問責的情形
按《辦法》第十二條規定,被審計領導干部在遵守廉潔自律規定方面有不當行為的,對其實行問責。廉潔自律是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領導干部正確履職的基本保障。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黨內法律法規、國家法律法規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方面的禁止性規定,領導干部必須引以為戒,不越雷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