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曉暉: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王曉暉

2013年11月20日09:3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二、全面擴大對外文化交流

文化是不同國家和民族溝通心靈和情感的橋梁紐帶,文化交流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推動國家關系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文化交流機制,與149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與97個國家簽訂了800多個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與近千個國際文化組織和機構進行文化交往。對外文化交流的廣泛開展,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形象和中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拉近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靈距離,為促進文化相互借鑒、維護文化多樣性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加深的新形勢,必須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全面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體系,更好地發揮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重要作用。

全面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必須加強總體規劃和統籌協調,進一步凝聚各方面力量,發揮各方面積極性。要把政府交流與民間交流結合起來,把組織雙邊交流與組織多邊交流結合起來,把調動國內力量與借助國外力量結合起來,拓展廣度、增進深度,形成對外文化交流的強大合力和整體效應。要進一步拓寬渠道和途徑,構建人文交流機制,鼓勵社會組織、中資機構參與孔子學院和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承擔人文交流項目,鼓勵代表國家水平的各類學術團體、藝術機構在相應國際組織中發揮建設性作用,發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文化非營利機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參與面。文化交流重在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必須立足我國發展的戰略全局,往深裡做、往心裡做。要探索把握文化交流的特點和規律,深入研究中國的現實情況和國際社會的實際需要,抓住國外受眾的關注點、興趣點,抓住具有普遍感召力的話題,抓住最佳交流時機,精心策劃對外文化交流項目,精心組織中國文化年、旅游年等大型對外文化活動,加強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努力取得更好效果、產生更大影響。

三、進一步改進對外宣傳

現在,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做好新形勢下對外宣傳工作,對於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對於樹立國家形象、維護國家根本利益,至關重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國內輿論與國際輿論相互影響的程度越來越深,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的界限越來越難以劃分,迫切要求我們在做好對內宣傳的同時,進一步改進對外宣傳、提高對外宣傳水平。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理順內宣和外宣體制,加快構建大外宣格局,更加深入地宣傳我政策主張,更加有效地影響國際輿論,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國際輿論斗爭,為我國改革建設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

改進對外宣傳,必須適應國外受眾需求的變化,著力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堅持貼近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實際、貼近世界各國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把握規律、講究藝術,以現代化和國際通用手段創新對外宣傳方式,不斷增強對外宣傳的實際效果。要堅持“內外有別”“外外有別”,針對國外受眾的不同需求,用他們喜歡接受的方式,談他們關注的話題,講他們聽得懂的語言,防止概念化、程式化,避免對內報道簡單對外轉化。對外宣傳是面向世界、高度國際化的工作,必須善於借用外力外腦。要擴大視野、開闊思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下功夫做好國外知名媒體、機構組織和友好人士的工作,增進理解和信任,更好地借助他們的力量傳播我們的聲音。互聯網具有天然落地、傳播快捷、覆蓋面廣的特點,利用互聯網開展對外宣傳,可以突破傳統外宣手段的局限。要適應外宣工作需要,提高運用現代傳播技術的能力,打造對外宣傳新平台,拓展網絡外宣新渠道,努力在國際網絡輿論場上放大中國聲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