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聚焦:四位老領導的手藝活兒

張憶耕 黃瀅 李靜濤 羅珣 王德民

2013年12月27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老領導的手藝活兒

李長春 自制家具相伴四十年

相比之下,知道李長春也會木工手藝的人並不多。11月27日,記者來到中國紫檀博物館,在東展廳西北角見到的一個衣櫃和一個書櫃就是由李長春親手制作的,並曾陪伴了他近40年。

衣櫃高約1.6米,左側鑲有一面扇形梳妝鏡,右側是一面長方形的穿衣鏡。櫃體上的4個抽屜均勻分布在兩面鏡子下,梳妝鏡下還設有一排儲物格。儲物格的兩扇玻璃門上各有一隻手繪喜鵲,它們昂首相對,立於臘梅枝頭,相映成趣。衣櫃的造型雖然有強烈的年代感,但因為經過了打磨,表面形成包漿,色澤依然鮮亮。

與衣櫃相比,書櫃的設計更加古朴自然。約1.5米高的書櫃共分4層,上3層是陳列層,配有玻璃拉門,最下一層設計成對開門,以免書籍受灰塵和濕氣的影響。“八”字形的底座支架,有利於書櫃在長期使用中能保持穩定。

1968年,24歲的李長春進入遼寧省沈陽市開關廠做技術員。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工廠會定期把各地發來的包裝箱作為劈柴分給大家燒火做飯。李長春舍不得全部燒掉,從中挑選了一些大的木料,自學制作家具。

兩件家具盡管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抽屜、拉門依然活動自如。紫檀博物館辦公室主管孫百珍說,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它們是榫卯結構:“這是中國傳統家具的結構方式,主要特點是很少,甚至不用釘子。比如這個衣櫃,就隻在合頁上使用了釘子。現在市面上很多家具已經失去了這一傳統特色。”在孫百珍看來,這正是此次展出的意義所在:“由於經濟條件所限,那個時代自制家具很普遍,這兩件家具反映了時代特色。最重要的是,它們為中國傳統文化留下一抹記憶,讓現在的年輕人能更好地感受和繼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