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聚焦:四位老領導的手藝活兒

張憶耕 黃瀅 李靜濤 羅珣 王德民

2013年12月27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老領導的手藝活兒

李鐵映 鐵筆刀書第一人

在女兒明鑒眼中,李鐵映對瓷器的熱愛與鑽研,讓他在退休后開始了一段與以往不同的人生。

李鐵映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他雖然是物理專業出身,但年輕時就對書畫藝術創作情有獨鐘,對瓷器藝術更是痴迷。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多次深入景德鎮的博物館、院校、研究機構、企業甚至作坊,與景德鎮陶瓷界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研究探討琺琅彩瓷的發掘與傳承。他還嘗試對傳統工藝進行創新,將石頭、玻璃、石英等材料融合到陶瓷創作中,使作品的結構、顏色更合理、出色。

因為熱愛,李鐵映利用業余時間不斷鑽研、探索,時間一長,他在瓷器鑒賞方面也成了專家。紫砂是門綜合藝術,集繪畫、雕刻、泥塑、書法、工藝於一身。在行家眼裡,一把紫砂壺不僅能體現形、色、聲、味,還能反映出創作者本身的精、氣、神、韻。有一次,李鐵映在紫砂藝術家顧治培的工作室裡見到了一把剛制造出的“爭鳴壺”。壺的造型潤和、圓滾,壺上停著一隻活靈活現的知了,雙眼明亮,薄薄的雙翅似乎在振動。李鐵映非常欣賞,竟脫口而出:“這把壺的主人,少說也該到知天命(50歲)之年了吧!”李鐵映話音剛落,顧治培正好進入工作室,聽到李鐵映如此准確地說出自己的年齡段,就知道遇到了行家。

對於瓷器,李鐵映不僅僅會鑒賞,還親手設計、創新。2004年,李鐵映擔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名譽理事長一職,開始了專職“瓷器生涯”。置身於瓷器藝術中,他如痴如醉,逍遙自在,雖耗費了大量精力,但收獲更多。至今,他親手制作的作品已有幾千件。

李鐵映還擅長在瓷器的泥坯上刻書法作品。2006年,為了紀念父親李維漢,李鐵映精心挑選了瓶、樽、畫筒等不同形狀的15件德化窯瓷,在上面刻出父親的出生年月、革命歷程、歷任職務以及在不同革命時期的歷史貢獻,用不大的篇幅,濃縮地記錄下父親光輝的一生。這組德化窯瓷,雖然形狀不一,色彩不同,大小各異,但在這些文字的串聯下,巧妙地融為了一個整體。

在泥坯上刻字是無稿創作,要有很高的書法造詣,還要很好地理解及把握泥土的特質,才能夠做到行雲流水、動靜相宜。李鐵映的這組作品被業內人士評價為“通過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行刀的緩急來表現情感”,他從此被稱為“中國鐵筆刀書第一人”。

本文轉載自《環球人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