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奢侈浪费已成一大公害
近年来,部分党员干部滋长的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恶劣习气,已成为一大公害。
——奢侈浪费损耗社会财富。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增加物质财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物质财富的增加是来之不易,是全体劳动者勤奋努力的结果,因此对财富要珍惜,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如果财富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使用,人们得到财富后又挥霍浪费掉,就丧失了创造财富的本来意义。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表明我国社会总体财富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仍然靠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任务依然很繁重,国家的繁荣富强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长期的艰苦奋斗。过度消费、奢侈浪费不但会白白损耗社会财富,而且会使经济发展水平倒退。
——奢侈浪费销蚀奋斗精神。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艰苦奋斗精神的形成和滋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相互砥砺,传承弘扬。如果党员干部们贪图享乐、奢侈浪费成风,就会消磨斗志,淡化理想信念,滋长不正之风,而这种状况又会迅速传导进而影响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危及党和人民的事业。
——奢侈浪费滋生腐败,败坏党风政风民风。“民以食为天”,富裕起来的人们特别重视“舌尖上的消费”,但出问题的是公款消费。一些人利用职权花公款很舍得,吃饭是越贵越好,点菜是越多越好。“舌尖上的浪费”不断蔓延到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各个领域和环节。有些党员干部不但在生活上追求奢华,而且在工作上贪大求洋,喜欢大项目、大规划、大手笔,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从目前领导干部的收入水平来看,仅靠工资等合法收入是不能满足个别人生活奢侈浪费需求的;从国家现有的资源看,也是不能满足急于出政绩的需求的。因此,一些领导干部为了维持自己无法满足的奢侈生活,为了实现急功近利的工作目标,便去寻求非正常途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打政策的擦边球,欺上瞒下等不正当工作手段屡见不鲜。这些做法败坏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离间了党群关系。
总之,奢侈浪费挥霍了有限的社会财富,透支了资源,造成了贫富差距,极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阻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