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消费。
目前,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商家,将奢侈生活和浪费行为渲染成拥有地位与权势的象征或成功人士的标志,混淆了群众的视听。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一些干部群众的消费行为,造成了愈演愈烈的铺张浪费。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科学、合理消费。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表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不断营造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舆论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不给炫耀性消费等负面消费观留下空间。比如,在餐饮企业普遍存在畸高的“最低消费”,它拉升了公款、商务、结婚等消费的下限,成为惯例性的超需要消费,刚性助长了社会奢靡之风。光明日报等媒体抓住这一普遍存在的“规则”穷追猛打。管理部门要对此作出研究,从制度、政策上作出调整。目前,已有一些餐饮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希望全国的餐饮企业都来降低或终止所有的畸高的“最低消费”标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齐力倡导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倡导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才能成为党员干部、广大公民的自觉行为。
四要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制止奢侈浪费要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从严管理、从严检查、从严执法。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奢侈浪费之风是否确实扭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要严格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鼓励各种方式举报。认真梳理研判网络舆情,主动出击,严格查处。要借助媒体力量,公开曝光奢侈浪费典型案件,以儆效尤。要强化“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的观念,发挥刑法的反奢侈浪费的功能,将党政机关和干部随意处置国家资产、随意挥霍公共资金、随意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违法必究。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才能创造一个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洪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