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新媒体建设为契机,建设具有周边“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信息丝绸之路”
(一)以更加友好的政治关系构筑周边“网络文化融合点”的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周边充满生机活力,有明显发展优势和潜力,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我们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把周边外交工作做得更好。去年国庆期间,习近平主席开启与东南亚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之行,发出了世界期待的中国好声音,呼吁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现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除一些企图冲击我底线的个别国家之外,我国新一代领导人纵横捭阖,走出大国外交战略,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平等共赢,并借助此次强大网络新媒体建设,优化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基础,就一定可以使构筑中国文明走出去的“网络文化融合点”具有更加良好的政治基础。
(二)以更加牢固的经济纽带形成周边“网络文化融合点”的经济支撑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当前,我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承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大力加强与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种“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在网络和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的推动下,正转化为一条“信息丝绸之路”。其中,网络新媒体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可以将中国和周边国家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在不断发展以网络经济为新引擎的新一轮经济合作过程中,将利益融合逐渐升华为文化融合。
(三)以更加深化的安全合作强化周边“网络文化融合点”的安全保障
习近平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安全与周边的安全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我们更要着力推进网络和信息安区域安全合作。我国同周边国家毗邻而居,并同样受到信息网络强国霸权思维的威胁,因此,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合作是共同需要。为此,需要借助网络新媒体,密切与周边国家的观念交流,推动网络和信息领域的新安全观,倡导全面、共同、合作和可持续安全理念,深化有关合作机制,增进战略互信。探索出一条确保彼此信息和网络相互安全,相互促进的新型合作道路。
(四)以更加紧密的人文联系催生周边“网络文化融合点”的互联互通
随着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内政外交的渐次展开,中国周边外交果实累累。从东到西,由南至北,中国全面发力,人文科技交流从规模到质量和领域拓展,亮点纷呈。中俄已相继举办了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还将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中印筹备2014 中印“友好交流年”,扩大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未来3 到5 年,中方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 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在周边“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下,培育“网络文化融合点”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日益成熟。为此,要在我国三中全会启动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善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拓网络媒体和信息渠道,深入推动对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周边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在人文交流的层次上,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作者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 |
相关专题 |
· 聚焦中国网络空间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