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13年01月25日13:24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五、多措並舉,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進一步釋放醫療機構活力、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是鞏固深化醫改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發揮醫務人員醫改主力軍作用的客觀要求。

(一)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技術勞務價值

提高診療費、護理費、手術費等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技術價格,降低藥品和高值耗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合理確定醫藥費用結構,提高醫院業務支出中人員經費支出所佔的比重。

(二)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機制

堅持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動態用人機制。探索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和激勵性的分配制度,調動醫務人員提供優質服務的積極性。加強對人員的績效考核,將醫務人員的工資收入與醫療服務技術水平、質量、數量、成本控制、群眾滿意度等考核結果挂鉤,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酬,並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做出突出貢獻等人員傾斜。

(三)優化執業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建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制,大力發展醫療責任保險和醫療意外保險,積極與司法、保險部門溝通,建立信息共享、互動合作的長效工作機制,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深入開展平安醫院建設,嚴厲打擊“醫鬧”活動,維護醫院正常就醫秩序。

(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救死扶傷精神

發揮醫療衛生機構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活動,立足崗位,健全創先爭優長效機制。同時,要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形成積極向上的醫院文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醫學“大醫精誠”的文化和道德內涵,現代醫學“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堅持恪守宗旨、救死扶傷的精神,堅持敬畏生命、崇德尚義的精神,堅持尊重科學、精益求精的精神。

六、夯實網底,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鄉村醫生植根於廣闊農村,是農村衛生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保障待遇和提升能力相結合的原則,完善補償機制,不斷加強培養培訓,提高服務能力,確保基層網底不破。

(一)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改善鄉村醫生執業環境

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改善村衛生室的就醫條件。明確村衛生室功能,在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的指導下,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合理配置鄉村醫生,原則上每個行政村都要建有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都要配備合格鄉村醫生。

(二)加強業務指導和合作,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

積極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行政業務、藥械、財務和績效考核等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把村衛生室人員、業務收入、社會保障和資產納入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加強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績效考核,作為補助依據。

(三)落實補償政策,提高鄉村醫生收入和待遇

結合新農合門診統籌政策,通過一般診療費等方式給予補助。引導參合農民在村衛生室就醫,使新農合門診統籌基金用於村衛生室的比例達到50%左右。在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綜合考慮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補償情況,採取專項補助的方式對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給予定額補償,可以按照服務人口數量或者核定后的鄉村醫生人數制定補助標准,補助水平與對當地村干部的補助水平相銜接。同時,把不低於40%應由鄉村醫生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交給鄉村醫生完成,在考核基礎上及時撥付相應的補助經費。

(四)加強培訓和教育,提升鄉村醫生服務能力和水平

加強鄉村醫生在崗培訓,確保鄉村醫生每年接受不少於兩次免費培訓,累計培訓時間不少於兩周,培訓內容要側重於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鼓勵鄉村醫生參加繼續教育,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執業(助理)醫師和大中專畢業生到村衛生室工作。

(五)努力解決養老問題,解除鄉村醫生后顧之憂

一是要在政府的支持和組織下,引導鄉村醫生參加新農保,保証基本的養老待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依托新農保制度,適當提高鄉村醫生保障水平,政府給予必要支持。二是鼓勵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鄉村醫生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三是創新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機制,鼓勵地方將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統籌解決養老問題。

(責編:秦華、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行政管理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